第449章 大軍出川(第2/3頁)

有人或許覺得柳淳的吃相太難看了,其實根本不是那麽回事,主要是俘虜太多了!多的超出想象!

柳淳生怕人心不穩,這些俘虜降而復叛,那樣的話,到手的勝利果實就飛走了。他不得不快速調過來雲南的兵馬,幫忙鎮住場子。他送走沐春,也是擔心沐春在雲南兵馬中,威望太高,畢竟他不能露面,雲南的兵馬都只會聽沐春的。萬一雲南兵馬軍紀松散,勢必會造成雲南和巴蜀的沖突。

地域紛爭起來,就沒法整合力量,形成一個拳頭。

那些日子,柳淳就覺得自己在走鋼索,表面上雲淡風輕,信心十足,可內裏卻是火燒三丈,稍微不慎,就要粉身碎骨,他必須全力以赴,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心思。

怎麽說呢,看似柳淳輕松取勝,看似巴蜀一片大好,什麽事情都輕輕松松,一馬平川,順利的不像話……可實際上,柳淳在暗中用了多少心思,化解了多少潛在的危局,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柳淳距離這個境界已經不遠了。

像柳淳這種行事風格,喜歡看戲的未必喜歡,但是朱棣卻是欣喜若狂,滿意地不能更滿意了。

柳淳辦事,讓人放心!

事到如今,終於可以好好盤點,通過一戰,柳淳到底拿到了什麽!

三路兵馬,大破徐輝祖,這位魏國公也夠倒黴的,之前他不是遇到了火銃偷襲,丟了兩顆門牙,這一次被火銃擊中了戰馬,他從飛馳的馬背上摔下來,摔斷了一條腿,另外還被射中了一箭,幸好心腹拼死命救他,才把徐輝祖搶救出來。

他不敢往南跑,只能退到重慶府,閉門裝死狗。

等到清點人馬,徐輝祖直接哭了,他帶來的十五萬禁軍,還殘存的只剩下不到一萬五千人,另外巴蜀本地人馬,還有鄉勇,這也是接近十萬人馬,結果只有兩萬多逃了出來。

除掉戰場死的,還有逃散失蹤的,柳淳至少俘虜了十五萬人!

徐輝祖還真估計對了,柳淳一共俘虜了十五萬八千人!其中光是禁軍,就要九萬出頭!

而之前巴蜀的兵馬加起來,還不到六萬人,壓力之大,超出想象。

柳淳為什麽要迫不及待推行均田,為什麽要快速回應百姓的要求?難道就不能緩一緩嗎?

不能!

因為只有均田,才能盡快組織起足夠的民兵,至少在數量上,可以取得優勢。

再有,在均田過程中,巴蜀本地的兵馬,還有那些鄉勇,經過改造之後,紛紛釋放回鄉,讓他們老實耕種。

得到了土地之後,這幫人快速安定下來。

然後柳淳又授意平安等人,不斷安排人,去跟那些禁軍俘虜談話,用當初柳淳收服他們的辦法,去說服那些禁軍。

跟他們講道理,甚至領著他們去看,去看靖難軍的紀律。

看看靖難軍如何睡在大街上,替百姓修房舍……去地方看,靖難軍是怎麽進行均田的,那些分到了土地的百姓,又是怎麽說的!

這些瑣碎的事情,很難詳細交代。

但是真正身處其中,大家夥全都感覺到了柳淳的精細與精明。尤其是平安,更是徹底嘆服了,他敗在柳淳的手上,一點都不冤。

哪怕真的在兩軍陣上交手,他也是有敗無勝。

所以說,平安是死心塌地,追隨柳淳,再也沒有猶豫。

除了平安之外,像蜀王朱椿,岷王朱楩,也都心悅誠服,這麽多的事情,稍微有一點疏漏,就會出大亂子,柳淳不但沒有任何差錯,反而還快速推進了均田,穩住了人心,得到了巴蜀百姓的一致支持。

這已經不是精明強幹那麽簡單了,簡直是神仙一般的操作!

其實柳淳倒沒有那麽得意……無非是以均田為突破口,改造官軍,穩定地方,清理土匪,還僅僅是巴蜀一地,真的只是小兒科罷了。要知道真正的高手,還出兵跟十幾個國家打了一場,以勝利告終,順便又進行了經濟建設,收拾了各種殘渣余孽,打掃出一片朗朗乾坤,那才是神仙一般的手段呢!

柳淳只是做了個迷你版的殘次品而已,實在是不值一提。但是放在明初,卻已經足夠震驚四方了!

“弟兄們,我想你們都看到了,靖難軍是真正替百姓做事的。你們也有家人,也有妻兒。咱們提著腦袋,出生入死,不就是為了他們能過好日子嗎?大家夥捫心自問,朝廷的田賦公平嗎?土地分配合理嗎?比得上靖難軍做的這些嗎?”

平安中氣十足,“我現在問大家夥一句,願不願意加入靖難軍,願不願意打回老家,實現均田?”

短暫的沉默之後,那些被俘的禁軍,鼓足了氣力,仰頭大喊:“願意,願意啊!”

平安面色紅潤,興奮道:“好,所有人馬北上,追隨靖難軍,一起討伐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