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以筆為刀(第2/3頁)

一句話,俺老方不陪你玩了!

此刻的方孝孺,五內俱焚,悲痛傷心,幾乎到了絕望的程度。

方孝孺這個人還是很有趣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他站在江南士大夫的立場上,針對朱元璋的舊制就行了批判,他反對分封,反對嚴刑峻法,反對老朱的大肆殺戮……可是跟黃子澄、練子寧等人不同,老方在反對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土地的問題。

因此方孝孺想借著恢復井田,來一勞永逸,解決土地的兼並問題。

當然了,方孝孺的做法激起了整個士紳集團的不滿。

在歷史上,朱棣能夠靖難成功,以弱勝強,也跟士紳集團的支持脫不開關系,除了江南的士紳之外,其他人幾乎都站在了朱棣這邊。

要不然也不會拿下南京之後,整個天下都盡數歸心,傳檄而定了。不過卻不能因為朱棣的勝利,就認為方孝孺是錯的,至少說,他的方法可能錯了,但他看到的問題,他的初衷,卻未必是錯的。

這就是老方相比那些人,與眾不同的地方。

站在宗法的角度上,方孝孺選擇支持朱允炆,沒有任何錯誤,他畢竟也是個標準的士人。在幾次朱允炆遇難的時候,老方給他提出了意見,也是盡心盡力。

可是隨著朱允炆登基,做得事情,讓老方失望到了一個極限……

幸好自己只是白身,還沒真正入仕,走了也好。只是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就再也沒法實現了……方孝孺帶著遺憾,來到了十裏長亭。

他回望京城方向,正準備做最後的告別,突然塵土飛揚,一隊人馬席卷而來,在無數侍衛的簇擁之下,朱允炆親自追來了。

“先生,先生!”

他從馬背上跳下,快步跑過來。

“方先生,難道連你也要棄朕而去嗎?”

朱允炆一句話問出,眼中含淚。方孝孺看著這位少年天子,也忍不住嘆了口氣。

“陛下,草民何德何能,當得起陛下的天恩,草民的確才微智薄,難當重任,留在京城,又怕讓陛下誤以為還有一個可用之人,所以草民才留書離去,還望陛下成全!”

朱允炆用力搖頭,他的手死死揪住方孝孺的腕子。

“先生,你要是走了,朕就成了孤家寡人,朕的江山……就不保了!先生,你萬萬不能走啊!”

……

一刻鐘之後,方孝孺跟朱允炆坐在了十裏長亭,周圍都是侍衛保護,其他人都趕得遠遠的。

方孝孺唉聲嘆氣,說實話,他要是想走,又何必上那一道奏疏!可若是讓他就這麽留下來,他也真的沒什麽滋味。

“陛下,草民受陛下賞識厚恩,不得不對陛下開誠布公。這是最近市面上流傳的一篇文章,請陛下觀之。”

朱允炆接在了手裏,仔細看去,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叫做“東海評論”,這到底是個什麽玩意?

朱允炆皺著眉頭看了下去……

“……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一點,在洪武二十年以後,不斷有聲音,指責先帝用刑太繁,主張以寬仁治國,於民休息,輕徭薄賦,恢復民力……這些說法聽起來都冠冕堂皇,可試問歷朝歷代,為什麽窮苦百姓,多數在國初的時候,能夠吃飽飯,能夠安居樂業。等到了所謂盛世,反而流民數量大增,土地兼並嚴重,民不聊生呢?”

“道理其實顯而易見,所謂寬仁,所謂於民休息,不過是士紳集團的一個借口而已!他們能免役免稅,他們有數量眾多的土地,有充裕的錢財……只要朝廷不管,他們就能放手兼並,搶奪百姓田產,把自耕農變成佃農,再把佃農變成流民,最終吃幹抹凈,一點不剩!”

“先帝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針鋒相對,推行變法。朝廷不能無為而治,不能對民間的不公平視而不見!無為而無不為,朝廷要先建立起公平的稅賦徭役制度……就好比一場棋局,雙方的棋子要數量一樣,接下來比的是棋力高低。可若是一些人棋子本來就比別人多很多,又怎麽能指望他們公平較量?”

“先帝雄主,自然看得明白,其實歷代帝王,也並非都是傻瓜。只是那些士紳地主,他們實力太過雄厚,遠超草民百姓。大多數沒有出息的天子,就只能妥協,美其名曰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說白了,就是他們聯起手來,共同欺負普通百姓,盤剝壓榨,肆無忌憚……”

朱允炆看到這裏,豁然站起,嘴唇哆嗦。

“反了,反了!”

他聲嘶力竭地吼叫著,“是誰,是誰寫的這篇文章,朕要殺了他!殺了他!”

方孝孺面色凝重,突然堅定道:“陛下,既然如此,不如就把草民也殺了吧!”

朱允炆大驚,他急忙過來,拉住老方,“先生,你,你這是什麽意思?這篇文章難道是你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