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迷茫的朱允炆(第2/2頁)

柳淳道:“殿下,你這話又問到了關鍵之處,為什麽會有治亂循環,盛衰交替。臣以為固然有天命在上,可歸根到底,在於土地的兼並,千百年來,歷朝歷代,都圍繞著土地在打轉轉。臣覺得這次訂立皇明祖訓,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土地所有!嚴厲杜絕兼並!從根本上,解決士紳借著土地牟利的可能!”

朱允炆越發驚訝,“先生,你有什麽打算?”

“清丈田畝之後,把丁銀計入田賦,如此一來,一塊地固定有多少稅賦,就確定下來。這塊地可以買賣交易,但稅賦不變。也就是說,士紳兼並土地越多,負擔的稅賦就越重。而且還可以設置一個上限,比如超過一千畝,就需要負擔成倍的田賦,三千畝,再翻一倍!如此一來,即便有人還願意兼並土地,也沒有什麽,只要能負擔得起田賦就是了。”

柳淳說到這裏,朱元璋突然朗聲大笑,“柳淳,真有你的!這一招果然夠狠啊!不過朕覺得很不錯!朕看你們在長沙的議論,就提到了這一點。你果然打算這麽辦!”

柳淳忙道:“陛下,不是臣打算,而是陛下有沒有魄力如此作為了!”

老朱含笑:“你小子敢跟朕用激將法了?告訴你,朕沒有什麽不敢的,抑制兼並,讓大明國祚綿長,朕無所畏懼!這一條,一定要寫在祖訓裏,而且要告訴所有子孫,誰敢破壞,絕不輕饒!”

誠然,柳淳的辦法還是沒法真正一勞永逸,畢竟百姓繁衍生息,人丁增加,土地還是會不夠用,但是卻遏制了大地主的出現,最大限度保留了自耕農。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底盤,也就是國家的根基。

所謂自耕農,其實可以算成小土地所有者,而小土地所有者又能歸入小資產者的行列,勉強可以和小資中產劃上等號。而眾所周知,要想社會穩定,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所謂的理想的紡錘型社會結構,中間大,兩頭小。

這套理論從外面引進來,立刻就變得高大上了。

其實放在古代,有土斯有財,歷代抑制兼並,不就是為了保護中間的自耕農嗎!也就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多數。

而土地兼並又是什麽,不就是極少數人,變得超級有錢,而絕大多數農民,失去土地,變成佃農,流民,也就是從橄欖形社會,變成了啞鈴型社會……然後底層承受不了,揭竿而起,改朝換代。

說起來,我們漫長的歷史,有太多的經驗教訓可以汲取,讀通了五千年的積澱,回過頭再看那些外來的東西,真的沒有什麽高深可言。

柳淳陪著老朱,在禦菜園行走,談了許多許多,整個皇明祖訓的框架就已經出來了。朱元璋是很滿意。

“允炆,皇祖父把柳淳派給你當師父,就是因為他有經天緯地之才,所謀者,深合朕意。你要多聽柳淳的意見,他是沒有那麽多私心的!”

被老朱當面誇獎了,柳淳還有那麽一點意外,這還是那個成天罵他的老朱嗎?怎麽跟換了個人似的?

朱元璋用力哼了一聲,“你小子是不是皮子緊了,非要朕罵你才舒服!是吧?”

柳淳忙搖頭道:“臣,臣只是覺得自己做得遠遠不夠!”

“那你就好好幹活!回頭把祖訓給朕擬好了,送到宮裏。”

“臣遵旨。”柳淳又道:“陛下,臣獨自一個人,怕是難以勝任,不知道臣能不能找幾個幫手?”

“你只管找就是了。”老朱沒有遲疑,很快同意了。

柳淳沖著朱允炆笑道:“太孫殿下,齊泰齊師傅,為人謹慎小心,做官以來,從不出錯,此人倒是擬定祖訓的不二人選!”

“是,是嗎!”朱允炆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既然先生說了,那就不會錯,回頭我就去告訴齊先生,想來他也會欣然同意的。”

朱允炆嘴上這麽說,可心裏卻波瀾洶湧,跟燒開的鍋似的……莫非說,柳淳已經知道齊先生幫了自己許多,要對齊先生不利?

可他也不該讓齊先生參與草擬祖訓啊,柳淳到底是怎麽想的?

朱允炆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