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朱棣的起手式(第2/2頁)

淘金,采珠,挖參……朱棣用盡了辦法,吸納移民,他甚至從海盜手裏買人……只要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朱棣埋頭苦幹,總算弄出了成績,可就在這時候,朱標突然去世,接著牽連到晉王朱棡,直到不久前,秦王朱樉也在京城病死了。

排在他前面的三位哥哥,三個嫡子,全都死了。

朱棣成了老朱活著的兒子當中,最年長的一個,也是功勞最大,手上的力量最強的藩王!

突然之間,朱棣擁有了競爭儲君的機會。

可是還沒等朱棣行動,老朱就果斷立了太孫。

命運再一次戲弄了朱棣。

父皇對大哥的感情太深了,他把父子之情,還有心中的愧疚,都轉移到了朱允炆的身上……看起來還是原來的樣子。

不管他多努力,都抵不過父皇的垂青!

同為兒子,爹啊,你怎麽就不能看看我?

朱棣發出了如是的呐喊。

但是卻沒有人願意回答,這是很焦躁的一段日子,朱棣不得不把自己關在軍營,每日練武,發泄憤懣。

他愛好寧靜,可寧靜不愛他啊!

沒等朱棣主動奪嫡,就有人把他視作了眼中釘,一下子安排兩個藩王,尤其是遼王朱植,他本來被封為衛王,已經有了封國,可太孫這邊非要改封遼王,只為了分朱棣的權力,其用心,昭然若揭!

俺朱棣辛辛苦苦經營的地盤,就這麽無聲無息,被人拿走了。

真是一個仁厚的侄子啊!

既然這樣,那就別怪叔父無情了。

“王爺,還記得當年老衲跟你說過的事情嗎?天子一心變法,太子若是和天子有了沖突,王爺的機會就來了……這話在太子身上沒有應驗,不過應在了太孫身上,真是命運弄人啊!”

朱棣擺手,“大師,別跟我扯什麽命運,這事情還是怪太孫自己!他容不得柳淳,也不願意重用變法一派。父皇明明把柳淳塞給了他,他卻依舊相信腐儒,這又有什麽辦法呢!”

道衍點頭,“王爺所言極是,不過老衲倒是覺得沒有什麽奇怪的,太孫生長於宮中,聽命於婦人……驟然為儲君,必定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最怕的就是比自己強的人!不要說柳淳了,就連柳淳的那些弟子,太孫殿下也是排斥的。”

“哼!沒有山海一般的胸襟,如何坐擁萬裏江山!”朱棣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而後站起身,朗聲大笑,狂放豪邁!

“大師,這條奪嫡之路,孤王是不得不走了!還望大師誠心謀劃,等功成之日,孤一定不殺你!”

道衍也笑了起來,“身為謀臣,能功成身退,已經是鳳毛麟角,範蠡和張良也不過如此,老衲要謝謝王爺了!”

道衍躬身施禮,擡頭的時候。發現面前有一只手等著他,老僧也伸出碩大而枯瘦的手掌,和朱棣緊緊握在了一起!

朱棣打算奪嫡,卻不是大刀闊斧,起兵造反。他爹朱元璋還有一口氣在,就算給朱棣一百萬兵馬,他也沒有這個膽子。

朱棣的打算是以堂堂正正陽謀,破解太孫的陰謀詭計。

柳淳說太孫身邊的人眼界不行,真不是冤枉他們。

就拿柳淳來說,他直接告訴寧王,要想站穩腳跟,就要跟朱棣合作,而朱允炆呢,沒碰他四叔,反而對小胖墩朱高熾下手。

你一個儲君,還不及柳淳來的大氣,專門弄些陰謀算計,看起來精明,實則已經落了下乘。

朱棣打出的第一杆大旗,就是變法!

沒錯,就是變法!

“茹大人,你以為北平清丈田畝的時機,是否成熟?”

坐在朱棣對面的正是北平布政使茹瑺。

此人和老先生茹太素同姓,但卻沒什麽關系。

不過同朝為官,老先生又喜歡提拔後進,茹瑺得到了不少關照。

而柳淳呢,他把茹太素塞到了皇家銀行的寶座上,老先生比起歷史上壽命長了許多,現在還歡蹦亂跳的。

由於要推動變法,光靠著柳淳的弟子也不行,必須有些經驗豐富的臣子撐著,茹太素就推薦了茹瑺!

因此,在種種運作之下,茹瑺成了北平布政使。

他這個布政使跟朱棣一樣,能同時管到大寧和遼東,權柄極重!

“王爺,北方地廣人稀,重要的不是清丈田畝,而是官紳一體納糧服役……下官正準備推行,正需要王爺的一臂之力!”

朱棣大笑,“此事易耳,王府三衛,包括本王在內,全都歸茹大人調動!”

茹瑺大喜,“那下官可要大幹一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