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名動朝野(第2/2頁)

很多州府,幹脆就沒有女學這玩意。

女子無才便是德,讓女孩子讀書,簡直逆天了!

太學生們最初都覺得不該讓女人讀書,但柳淳卻讓他們思索,讓女人讀書的好處是什麽?

婦人有了見識,就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常說相夫教子,要是不識字,怎麽教導兒子?

孟母三遷的故事總聽說過吧?

假如沒有孟母,會不會有亞聖孟子呢?

……

這個問題太有趣了,學生們有的說孟子是天授聖賢,沒有孟母,一樣能立地成聖。可也有人不服氣,孔老夫子都四處拜師求學呢,孟子如何能例外?

他們吵得非常激烈。

柳淳並沒有給出評判,他只是讓把這個辯論記下來,兩邊的觀點也都不偏不倚寫出來。

同樣的爭論所在多有,有個案子就是長沙府有幾名獵戶,在深山中迷路,被困在一處山谷,為了活命,其中三名強壯的,就把一名受傷的獵戶給殺了,並且靠著人肉為生,過了五天,終於有人進山,把他們救了出去。

柳淳就要太學生,擔當一回知縣老爺,斷一斷這個案子,到底這三個獵戶,有罪沒罪?

老朱看到的,依舊是強烈的爭執,有的人認為不管怎麽說,他們殺人吃肉,就該死。

可有人也說處在深山之中,殺一人活三命,何罪之有?

但也有人否認,一命和三命,能說三條命就比一條命值錢嗎?

甚至有太學生覺得,身處山中,與野獸無異,人殺人該治罪,可野獸獵殺野獸,用得著治罪嗎?

……

這些答案五花八門,有些乍看很有道理,可有些仔細思量,也未必是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柳淳並沒有給出答案。

他只是讓學生們盡力去思索。

朱熹說過,萬事萬物,都逃不過一個理,什麽都有理管著。可柳淳呢,偏偏找出了一大堆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區分的案例。

原本被禁錮的太學生,腦袋終於活泛了起來。

可以明顯看到,越是往後,他們有關財稅的討論就越豐富……比如最初他們的主張都是強調平均。

但很快有人提到了稅收的便捷,比如有人就說,征銀比征糧方便。可有人也說,百姓家家有糧,可不是家家有銀子!而且銀子有折色的問題,再說了,有銀子就一定能買到糧食嗎?漲價了怎麽辦?

這些討論的內容,到了最後,甚至有人主張,該利用不同的稅率,來調解產業,比如作坊是生產商品的,跟農夫種田沒什麽區別,因此“工”應該和農民一樣納賦,而只是負責販運的商人,該課以重稅。

可有人卻主張,沒有商人的販運,工和農如何能賺錢,所以歧視商人是不對的……顯然,持這種觀點的,已經在挑戰士農工商,四民等級了。

還是那句話,柳淳並沒有給出他的答案。

老朱也覺得,這種事情,未必有最後的答案。

但是這一本厚厚的文稿,完全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原來執行起來,還有這麽多的說道,連朕也始料未及啊!”朱元璋頗為感慨,“傳旨,撿這裏面重要的,明發六部,讓朝堂的那幫廢物睜開眼瞧瞧,以後談論朝政,也給朕拿出點真東西!”

老朱又想了想,自語道:“朕的這些弟子確實不錯,該如何賞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