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老朱的感動(第2/2頁)

柳淳為難道:“陛下,不是臣要說這些,而是陛下要臣變法,可臣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陛下定的法!”

“朕定的什麽法?”

“陛下,劃分糧區,施行糧長制,每個糧區,根據情況不同,有的把糧食送到布政使衙門,有的送到衛所充作軍糧,有的甚至要運到京城,交給戶部太倉。如此混亂無序,臣如何收稅?臣這個同知管不到衛所,更管不得戶部,這,這讓臣如何是好?”

老朱眉頭深鎖,“你是要朕廢了糧長?”

“臣覺得即便不廢糧長,最起碼也要規定,某一地區的稅賦,統交給一個衙門,然後一級一級上交,最後匯總到太倉。”

“臣還有一個建議,那就是把各地能截留的數額確定下來,這樣呢,地方就有了做事情的錢,臣前面提到的種種政務,都可以從容推行了。”

……

柳淳跟老朱講了許多,全都是他半年來的思考。

光是改革財稅,遠遠不夠,衙門的職能也必須調整,換句話說,就要增加官吏……很不幸,老朱一直擔心官吏盤剝百姓,敲骨吸髓,所以他極力約束官員。甚至把征糧這麽重要的事情,都交給了來自民間的糧長做。

可事與願違,老朱得到的只是一個最低效的征稅系統。

一個府化成了很多糧區,每個糧區運送的目的地都不相同,有的長,有的短,彼此之間,怨聲載道。

若非如此,那些富戶也不會爭相逃避糧長的職責。很多情況下,一個中等家庭,因為擔任糧長之後,就會破產,甚至會喪命,畢竟千裏運糧,損失消耗都太驚人了。

一定要有個統一征稅的體系,有了這個體系,地方才能配合修路,開鑿運河,建立起完備的交通網絡,進而發展出串聯全國的統一市場。

一句話,朱元璋著眼於防弊,而柳淳呢,希望這位皇帝陛下更多興利!

“臭小子,你是想讓朕改變國策?你好大的膽子!”朱元璋黑著老臉道:“朕半輩子打天下,半輩子治江山,朕當皇帝的時候,你小子還沒生下來呢!你也敢跟朕指手畫腳?簡直豈有此理!”

柳淳死豬不怕開水燙,“臣不敢,不過臣要說,糧長之制不調整,臣就沒法改變稅法。如果不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又怎麽會支持變法,臣也是害怕完成不了陛下的使命,才冒死進諫的,陛下若是覺得不妥,那就請陛下免了臣的欽差,收回王命旗牌吧!”

“哼!”

朱元璋憤然站起!

指著柳淳的鼻子大罵,“又是這一招!又是這一招!你當初鼓動朕設立皇家銀行,你就說了一半,然後一步步逼著朕,按照你的意思去辦!”

“現在呢,你變本加厲了!什麽都要改!財稅田賦要改,官吏制度也要改!你小子又想挖坑,讓朕跳進去,是吧?你簡直其心可誅!”

柳淳滿腹委屈,“陛下,臣真的不是存心的,臣在下面走了半年,鞋都磨壞了十幾雙,臣,臣這是走出來的見識,陛下若是不信,臣也沒有辦法!”

老朱在地上轉了幾圈,突然道:“你把鞋脫了!”

“啊?”柳淳遲愣,老朱罵道:“快脫了,還要朕動手嗎?”

柳淳倒是挺想讓皇帝給自己脫靴子的,奈何他沒那個膽子,只能脫下厚底的朝靴,把一雙腳露了出來。

老朱一眼掃過去,柳淳的腳上,充滿了厚厚的老繭,他翻山越嶺,最初的時候,腳上有血泡,每到晚上,必須挑破,第二天才能繼續行走,等挑破了幾層血泡之後,腳下的皮就會變得又厚又硬,跟牛皮差不多!

朱元璋是吃過苦的人,即便如此,也被驚到了。

“好歹是個欽差,何必事事親力親為呢!”

柳淳不好意思道:“陛下,其實比臣辛苦的,大有人在,這半年來,那些太學生都改變了不少。”

柳淳頓了頓又道:“臣的這些見識,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意見。我們問了很多老百姓,把他們抱怨之處,都匯集起來,每天晚上,就聚在篝火堆邊,討論這些弊端該如何解決。等討論出來個結果,就寫下來。這半年多,我們記錄了二十幾萬字呢!”

朱元璋真的震驚了,動容道:“不愧是朕的學生!朕要看看,你們寫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