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被誤會的朱元璋(第2/2頁)

朱元璋才沒有那麽傻,而朱棣的七下西洋,也是官方貿易,只是規模比他爹大了無數倍而已,本質上沒有任何沖突,完全是一脈相承。

只是到了後來,文官商人越發覺得官方貿易不過癮,宮裏把錢賺走了,他們沒得到多少好處……就扭曲祖訓,所謂海禁,變成了禁官方貿易,至於民間,那是一路綠燈,越做越大,要不然哪來的那麽多東南富商!

由此可見,掌握輿論和話語有多重要,能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是非顛倒,人妖不分……

所謂海禁,跟不征之國,正是老朱對外戰略的體現,放在一起看,就會一目了然。

國初以種田,恢復國力為主,所以有了海禁……而對外的威脅當中,以北元殘部為主……老朱說過,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

老朱的意思很明白了,四夷跟大明有山海阻隔,對方沒法威脅大明,而大明呢,也不方便輕易攻擊……當然了,假如有人敢冒犯大明天威,忍無可忍,那也就不需要客氣了。

老朱是不是一味忍讓,被動挨打呢?

顯然不是!

朱元璋覺得山限海隔的諸夷是高麗啊,倭國啊,安南啊,還有其他一大堆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國家……這些都無足輕重,大明的重點,要防禦胡戎,因為這些草原部落跟西北土地連接,從秦漢開始,歷代戰爭不斷,必須要選派精兵良將,時刻戒備。

聽完了朱標的解釋……柳淳突然很泄氣,真的!

不管是海禁,還是不征之國,老朱跟歷代沿襲的策略,沒太大的差別,也不知道那些故意歪曲朱元璋意思,非要把洪武帝說成保守固執,甚至蠻不講理的史學家,是安了什麽心思?

既然老朱不是鐵板一塊,榆木腦袋,那就有商量的余地。

“殿下……臣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私人是不準海外貿易的,朝廷可以做這件事情。”

朱標點頭,“是的。”

“那皇家銀行算不算朝廷?”

“這個……皇家銀行自然是父皇的!”朱標心說,這小子果然要插手了。

“那是不是由皇家銀行出面,就可以和海外藩國做生意了?”

朱標思索了一下,搖頭道:“柳淳,你這是想把銀行變成市舶司啊……我看父皇未必能答應。與海外貿易,固然有利可圖,但我大明立國不過二十年,百姓依然以耕種務農為主……若是太多人經商,會動搖國本的!畢竟東南跟大寧不一樣,這裏人多地少,多種一畝桑,就要少種一畝糧,若是趕上了饑荒年景,那又該如何是好?桑絲不能當飯吃。”

“哈哈哈!”

柳淳突然大笑起來,“殿下英明……這也就是臣要讓皇家銀行介入的原因……”柳淳探身,喜滋滋道:“殿下,絲綢,瓷器,這都是天朝僅有的好東西……過去通過市舶司,並沒有賣出好價錢。假如讓皇家銀行負責海貿。我們走精品路線,少量采購,然後以更高的價錢,賣給藩國……總利潤沒變,貨物卻少了,耗費的人力和土地也就少了,不會影響到糧田的。”

柳淳所講,就是統一對外出口的概念,避免自己人互相競爭,以至於賣不出好價錢。而且壟斷了貨源,還能成倍提高價格……對本國老百姓,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沒問題,至於外國,對不起了,物美不美放一邊,價錢是絕對不能便宜的。

敢不服,那就把“不征之國”,變成“必征之國”!

鄭和是永樂三年,第一次下西洋,考慮到靖難之役帶來的損失,以洪武晚年的國力,組織一支“鄭和船隊”,並不是難事,而且就算打五折,打三折、一折,也足以橫掃海外諸國了。

朱標眼睛放光,不得不說,柳淳這小子,真是個鬼才!

“好,跟我進宮,就算挨父皇的罵,我也要替你說話,懇請父皇同意你的提議!”朱標仿佛舍生取義的勇士,直奔奉天殿殺去,柳淳在後面跟著,嘴卻撇到了一邊……說的那麽大義凜然,信你才怪!

要不是有暴利,你會急吼吼去見你爹?

瞧著吧,這次向海外貿易,大頭兒還會進你們爺倆的腰包,我也就是個喝湯的命,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