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慶王殿下(第2/3頁)

此言一出,夏存先心中大慰,以前從未覺得四王叔如此有趣,今日才知王叔不愧是王叔,方才一箭射中黑榜已是驚人之舉,此時又有驚人之語,讓他無比佩服。

都說慶王醉心於書畫和佛道之學,不問世事,卻原來慶王說話綿裏藏針,也極有機鋒,夏存先平素和慶王來往不多,一年到頭也難得見上幾次,是以對慶王的印象還停留在以前的成見之中。今日之事,讓他對慶王刮目相看。

被慶王敲打,葉時勝臉色不變,若無其事地說道:“是,慶王殿下。”語氣雖是恭敬,神態卻傲然十足。

若是夏存先又會被葉時勝不管怎麽說他總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憊賴樣子氣得跳腳,慶王卻淡淡一笑,擺了擺手:“這裏沒你什麽事了,你可以走了。”

葉時勝卻是不走,傲然地說道:“下官有軍務在身……”

“行了……”慶王輕輕推開葉時勝,大步向前,“你的軍務已經被本王一箭燒毀了,再留下來也是毫無用處,何必再浪費時間?趕緊回去復命,就是說黑榜被本王一箭射中,毀屍滅跡,現在只剩下了紙灰,不對,灰飛煙滅了。”

慶王說得如此直白,葉時勝卻是一臉迷惑:“殿下所說,下官並不明白。下官奉命前來,只為保護貢院和文尚書諸位安危……”

文昌舉一屁股坐到地上之後,片刻又清醒過來,顧不上扶正頭頭上的官帽,忙不叠推開眾人來到慶王面前。還沒有來得及向慶王施禮,慶王卻一臉關切,拱手一禮:“文公受驚了,本王向你賠罪了。”

文昌舉素聞慶王禮賢下士,為人謙和,不曾想以堂堂的王爺之尊竟先向他作禮,他心中既得受用又無比得意,拱手正要回禮,慶王卻又說話了。

“貢院出了如此大事,文公請動了見王,請來了上京府衙役,還驚動了殿前都指揮使葉時勝,好大的排場,為何沒有向本王稟報一聲?”慶王笑容可掬,還敲了敲了額頭,“讓本王想想,本王年紀大了,記事記不太清了,禮部和貢院應該是歸本王管轄,不記得皇上收回成命,文公,皇上是不是已經收回成命而本王忘了?”

一聽此話,文昌舉瞬間雙腿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淚俱下:“慶王殿下,都是下官失職,都怪下官失察,請慶王殿下治下官之罪!”

“下官?王侄,文公在本王面前自稱下官,不算逾制僭越吧?”慶王回身問見王,他臉上笑容不減,和善如春風從容若秋月。

“王叔管轄禮部,文尚書正是王叔的下官,正合禮儀。不過王叔說文尚書沒有向王叔稟報此事,王叔又是怎麽知道貢院出事了?”夏存先眯著眼睛細細打量了文昌舉幾眼,嘴角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邪魅笑意,“文尚書年紀大了,記性不好,眼神也不大好了,方才本王來此,他假裝沒有看見,連和本王見禮都不願意,再這樣下去,文尚書可以致仕了。”

文昌舉被兩位王爺夾擊,話都說不利索了:“下官,下官……”

“本王只是打獵歸來,無意中路經此地。”慶王雙手扶起文昌舉,又為文昌舉拍打膝蓋上的塵土,“文公年紀大了,不必多禮。究竟出了何事,還望文公為本王解惑。”

打獵?王叔真會說笑,夏存先心中暗笑,王叔每次打獵,至少也要帶數十名隨從,且會是從西城門出城,一路向西山而去,和貢院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擡頭,夏存先見史三心站立一旁,態度謙恭,心中一動,招呼史三心過來,為慶王介紹:“王叔,此人名叫史三心,是今年大比的考子,為人正直敢言,方才他振臂一呼,響應者雲集。”

史三心誠惶誠恐向慶王跪拜:“學生史三心拜見慶王殿下。”

慶王溫婉一笑,親手扶起史三心:“免禮,免禮。史三心?是哪三心?”

“一心忠君,一心報國,一心為民,是為三心。”史三心心中無比激動,今日雖然差點丟了性命,卻因禍得福,非但結識了見王,還見到了慶王,試問天下考子,誰會有他如此大幸?他堅信必定是祖上積德才會今日之福。

“不好,不好。”慶王搖頭一笑,微一沉吟,“忠君報國為民,本是一心,為何要分為三心?”

史三心聞弦歌而知雅意,納頭再拜:“史一心多謝王爺賜名。”

周圍考子紛紛難捺心中激蕩之意,方才見王的傲然和囂張,讓眾人不敢靠近,雖說見王有意籠絡人心,卻還是讓眾人有疏遠之感。慶王則大不相同,慶王為人和善,平易近人,猶如同窗友人而非高高在上的王爺。為史三心起名為史一心之舉,更是讓無數考子認定,慶王才是值得追隨的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