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人各有志不可強求(第2/2頁)

看到李恢不說話,石達開繼續侃侃而談:“鎮守雍涼的朱元璋、朱棣父子,一個全軍覆滅,一個正在坐鎮漢中,雍涼境內十分空虛。就連重鎮武威也僅僅只有兩千郡兵駐守,我軍進了雍涼地區,可以來去自如,根本不需要考慮遭到攔截。而匈奴、羌人剛剛遭受重創,已經被逐出草原,整個西部地區一片空白,我軍可以直抵玉門關,順著絲綢之路一路向西,直抵大夏。”

看到石達開把整條路線詳細的分析了出來,營帳中的將校紛紛支持:“石將軍說得好,我等願以將軍馬首是瞻,將軍說去哪裏,我們便跟著去哪裏!”

李恢撫須道:“將軍說的這條道路的確可以走的通,但山路崎嶇,沿途人煙荒蕪,我軍的糧食該如何補充?”

石達開略作思忖就有了對策:“像匈奴人那樣一邊走一邊殺馬匹,實在不行的話到了雍涼地區劫掠幾個縣城,憑我們兩萬多人的部隊到了哪裏都可以任意縱橫。西漢、東漢、劉備現在殺的難解難分,各路諸侯的目光都盯著成都,根本抽不出兵力來追襲,我軍定然能夠暢通無阻的踏上絲綢之路!”

“既然石將軍心意已決,李恢不再勸阻,但人各有志,某是不打算背井離鄉的,不知道石將軍能夠放我一馬?”李恢也不隱瞞,向石達開抱拳道明本意。

“殺了他,不能讓他走!”聽完李恢的話,石達開的嫡系將校紛紛起哄,拔刀在手,欲殺李恢。

石達開略作思忖之後嘆息一聲:“算了,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既然李德昂不願意背井離鄉,我們也不必為難於他。傳我命令,願意跟隨本將前往大夏的馬上收拾行裝,準備動身,不願意離開的任憑去留。”

“多謝達開將軍高擡貴手!”

李恢向石達開施禮拜謝,帶了幾個心腹離開南安縣城,向南投奔諸葛亮去了。

石達開的命令傳下去之後,有兩萬人願意跟隨著前往大夏投奔項羽,其中或許有人並非心甘情願,但被上司裹挾著也只能隨波逐流。

另外一些手握兵權的偏將、校尉拒不跟隨,石達開也不勉強,任憑他們自尋出路。下令把南安縣城裏面的糧草全部裝車,星夜向西奔漢嘉郡而去,打算一路向西進入馬爾敢,再掉頭北上進入空虛的雍涼地區,順著絲綢之路前往大夏投奔項羽。

石達開率主力大軍走後,剩下的人群龍無首,兩千余人北上尋找劉備去了,一部分人幹脆落草為寇。李恢去而復返,憑借著自己的影響力說服了幾名校尉,帶領著五千余人據守南安縣城,並派出使者向諸葛亮請降。

幾天之後,石達開率部出走的消息傳開,天下震驚。劉辯驚訝的是石達開竟然重走歷史的老路,而諸葛亮則急忙派遣了程咬金率領一萬人馬趕往南安,接受這座沿途重鎮,徹底控制北上成都的道路。

而劉備得到消息後,在文武面前嚎啕大哭:“石達開果然懷有疑心,竟然與大夏國的異族有勾結,強迫了兩萬將士跟隨他長途跋涉,背井離鄉的投靠項羽。為了一己之私,幾乎泯滅了人性,孤對不住這些將士們啊!”

張飛心煩氣躁的叱喝道:“好了,大哥整日哭哭啼啼的有個屁用?你是能把石達開哭死啊,還是能把石達開哭病?如若不然,撥給俺兩萬人馬追上石達開,砍了他的腦袋回來給兄長出氣好了!”

房玄齡搖頭道:“此刻劉裕、趙匡胤大軍正在城外虎視眈眈,整個成都城中兵馬已經不足五萬,哪裏還能再分出兵馬來?如若不是大王猜忌石達開將軍,也不會有今日這種事情發生。石達開寧肯遠走異域,也不跟歸順東漢或者西漢,說起來也算是條漢子,就放他離去吧!”

“都是孤的錯,幹脆孤懸梁自盡,你們都去投奔劉辯,換來榮華富貴多好?”遭到房玄齡的指責,劉備新中極為不爽,半是譏諷半是自嘲地說道。

“大王何出此言,臣願與大王同生共死,只是希望大王能夠吸取教訓,勿要再重蹈覆轍。”房玄齡急忙躬身賠罪。

議會不歡而散,每個人的心頭都極為壓抑,一起辭別劉備各自返回府邸,就這樣放石達開一條去路。只是所有人都知道,石達開找到了出路,那麽自己的路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