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陣斬假冉閔(第2/2頁)

曹操雙眸轉動,頷首道:“但願如此!冉閔屢戰屢敗,並州全境丟失十之八九,目前僅僅剩下雁門一郡,糧草供應困難。吾也猜測他會向公孫借糧,所擔憂者無非此人勇猛蓋世,唯恐他親自押運糧草,典韋、王彥章等不能相敵也!”

郭嘉又道:“主公放心,冉閔乃是賊軍之魂,斷然不會親自出城借糧。從雁門到易京,來來回回半月有余,他若離去,賊兵必然軍心渙散,雁門一鼓可破!冉閔這些日子之所以不露頭,乃是疑兵之計也!”

曹操與冉閔廝殺了半年,連克河內、上黨、太原、西河、定襄五郡,把冉閔趕到了並州最北部的雁門郡境內。冉閔連戰不利,率領剩余的四萬黑山軍退守雁門郡治所陰館,憑借著險峻的地形與曹軍僵持。

雖然冉閔被打殘了,十幾萬黑山軍死的死逃得逃,到現在只剩下了四萬余人,但曹操也同樣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連續的攻城,讓曹軍至少折損了三萬多精銳士卒,好在曹操已經占領了並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領土,掌控了並州境內的將近三百萬人口,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兵力。

兵力可以通過強征補充,但新入伍的士卒戰鬥力肯定無法與老兵相提並論。因此郭嘉建議以震懾為主強攻為輔,通過持久的施壓讓冉閔手下的士卒產生絕望感,動搖其軍心,繼而不斷的潛逃,從而兵不血刃的削弱冉閔的兵力。

連續的丟失城池,導致冉閔的軍糧大部分都被曹軍奪取,而雁門郡境內土地貧瘠,一片荒蕪,因此郭嘉推測冉閔很可能會向與黑山軍關系密切的公孫瓚借糧,遂建議派出伏兵在路途上設伏。

曹操從郭嘉之言,分別派遣典韋、王彥章、許褚各自挑選五千精銳,在雁門到易京的三條路上設伏,守株待兔,靜候冉閔軍的運糧隊伍。

在明面上,曹操親自率領著夏侯惇、於禁、曹洪、朱靈等人,督促著七八萬人馬每日都佯攻雁門郡治所陰館,持續不斷的給黑山軍施展心理壓力。但卻不圍城強攻,給對方留出了逃亡的路線,爭取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並州僅剩的最後一塊領土。

得了眾謀士的安慰,曹操心下稍安。一面派族弟曹純帶了隨從前往瑯琊迎接父親,一面派人前往險塞查探伏兵的消息,告誡眾將若是遇上了冉閔親自押解糧草,千萬不可力戰。畢竟這廝的武力太過強悍,合典、王、許三人之力都不一定能穩操勝券。

清晨,薄霧,細雨。

山谷,險道。

已經在路途上跋涉了半個月的安祿山催馬提刀,小心翼翼的押送著從公孫瓚那裏借到的十二萬石糧食。為了震懾曹軍,安祿山特地化裝成了冉閔的模樣,命令人緘口,馬摘鈴,小心翼翼的向著雁門進發。

眼看著再有七八十裏就可以抵達陰館,安祿山心中竊喜,大聲催促道:“所有人加把勁,爭取天黑之前把糧食運進城中,天王必有重賞!”

押運糧草的黑山軍還沒來得及答應,突然一聲鼓響,斜刺裏殺出一彪人馬。

為首一員大將胯下五花馬,掌中一對八十斤的鑌鐵雙戟,生的身材魁梧,面如惡來,聲如洪鐘:“哈哈……大爺在此等候多時了,賊將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安祿山大怒,拍馬舞刀向前迎戰:“曹將休要猖狂,冉閔在此!”

典韋冷笑:“我家軍師早就算好了,冉閔一直躲在城中,汝乃假冒者也!縱然汝是真的冉閔,某也要將你斬於戟下!”

兩馬相交,廝殺在一塊。

山谷中喊殺聲大起,箭矢紛飛,滾石轟然落下,五千精銳曹兵從山坡上掩殺下來,殺的押糧的近萬黑山軍陣腳大亂。

人群之中,兩將戰有二十余會合,安祿山力怯,撥馬欲走,被冉閔擲出大鐵戟刺中後背,墜落馬下。

典韋拍馬趕上,梟了首級提在手中,仰天大喝道:“冉閔已死,賊兵還不快快跪地投降?”

典韋提著安祿山的人頭在亂軍中來回沖突,如入無人之境,威風凜凜,卻不知道自己這是第一次以三國本土武將的身份陣斬穿越人物,意義非凡!

看到主將戰死,黑山軍群龍無首,再加上士氣低落,胡亂抵抗了一陣,死亡了三千余人,逃跑了兩千余人,剩下的紛紛跪地投降。僥幸逃脫的黑山軍快馬加鞭入城稟報冉閔糧草被劫,冉閔大怒,親自點起一萬人馬,出城前來搶奪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