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一個任務(第3/4頁)

熊雅莉不疑有他,吳前給兩人講起沙漠之中的一些趣事,可能是因為吳前語言能力匱乏,無法將那些美景形象的表述出來,熊雅莉和駱夏欣根本體會不到那種震撼。

回到別墅,吳前挑選了幾首節奏歡快的曲子播放,借著酒意和積壓了十多天的精氣神,制造了兩場大範圍降雨,之後才回到自己房間去。

在魔都逛街時候買的床品早就到了,躺倒柔軟的床上,吳前感覺滿滿的幸福,如果沒有十多天沙漠之旅的調節,這樣的床品躺久了,感覺也就那麽回事。可當有了沙漠睡帳篷的比較之後,方能知道現在的床是多麽的舒服。

“可惜啊,在這裏沒辦法看到璀璨星海,困了,睡覺。”

翌日早餐的時候,吳前問道:“雅莉、欣欣,最近這段時間對公益組織的運作了解得怎麽樣啦?”

熊雅莉和駱夏欣在吳前離開的十多天裏基本就在了解學習,聽到吳前的問題,熊雅莉放下勺子,想了想道:“我和欣欣了解了很多NGO(非ZF)和NPO(非盈利)或成功或失敗的例子,從中總結出一些關鍵問題。吳胖胖你想做NPO,也就是非盈利目的的公益組織,我覺得無論如何首先就是要明確定位。

定位錯誤是很多NGO和NPO失敗的關鍵,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有些地區需要解決問題很多,教育、醫療、文化保護、環境。想要都涵蓋是很困難的,能專精一到兩個領域已經不容易了。對一個問題復雜的地區而言,往往需要幾個不同領域的公益組織進行服務,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話題一說開了就收不住,吳前也沒有打斷,認真的聽著,熊雅莉說的過程中如果有什麽遺漏,駱夏欣就會補充上。

“不錯呀,文藝委員學習能力可以呀!欣欣,你也挺好。”聽完後,吳前驚訝的誇贊道。

吳前自己對這方面的了解非常有限,他不過是想看看熊雅莉和駱夏欣這段時間學得如何,沒想到兩人還真是花了功夫,實踐的同時,理論與沒落下。熊雅莉說了五六點,駱夏欣最後還補充了幾個小問題。

從一家公益組織的成立到運營,所有方面兩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缺乏的就是一個自己把控的實踐機會。

吳前把最後一個小包子扔進嘴裏,道:“過幾天我跟姚昕璐說一聲,在公司裏開一個獨立部門,名字就叫‘快樂之源公益行’,交給你們倆打理,O不OK呀?”

熊雅莉和駱夏欣原本對公益事業談不上喜歡或者不喜歡,最初時候是因為吳前想修葺人生新起點孤兒院,她們出於幫助吳前的想法才去做的。

可當完工以後,看到孤兒院中孩子們的笑臉,熊雅莉和駱夏欣朦朧的懂得了給予的快樂。後來,兩人從一次次的義工活動之中找到了那份快樂和滿足,逐漸的喜歡上了這項事業。

“那,吳大老板有沒有什麽具體的要求呢,說說呀,我們一定好好執行。”熊雅莉笑道。

當熊雅莉問起這個,吳前腦海中自然而然的浮現出了兩道身影,在剛進入沙漠時候碰到的植樹師傅老張老楊,為了在給荒漠地區帶去一片綠意,奉獻了近乎一生的兩位植樹人。

吳前笑道:“具體的要求談不上,我相信你們倆一定會全力以赴。我來給你們第一個任務吧,在荒漠地區種植500萬株沙柳,防沙固沙。

當然,我不是說一定要向環境保護這個領域發展,這只是我現在想做的一件事。給你們兩個電話號碼,是兩位資深的沙漠植樹人。如果有什麽技術上問題可以向這兩位咨詢,後期也可以和這兩位合作進行。”

一些所謂的專家可不見得比實實在在幹了20年的植樹人有經驗,說罷,吳前將老張和老楊的電話號碼發給了熊雅莉,接著開車去公司了。

500萬株沙柳乍一聽很多,其實不然,1株沙柳也就能照顧到3-4平米的土地範圍,500萬株至多也就是2000萬平方米,20平方公裏,對於33萬平方公裏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而言,萬分之一不到,並不算多。

在沙漠植樹並不是說越多越好,當然,把整片沙漠變成綠洲是有一定的好處,但同樣會有弊端,會打破生態的平衡,吳前想做的和植樹人老張老楊一樣,只是想利用綠植來控制沙漠化的蔓延,僅此而已,很多事情過猶不及。

熊雅莉看著手機裏吳前給她的電話號碼,知道這件事恐怕在吳前心中有一段時間了,應該和吳前在沙漠之中的遭遇有關聯。她和駱夏欣沒有再去當義工,既然吳前已經說話,決定成立公益組織,並且已經給了她們第一個任務,那現在肯定是要為這件事忙活。

別墅中就有電腦等辦公設備,兩女當即開始著手查詢資料,制定相關的實施規劃。從樹苗采購到種植維護,這是一條很長的線,絕非一朝一夕就能辦好的,其中牽扯到很多方面,各方面環環相扣,需要考慮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