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稀土之爭

號稱南方稀土之城的贛都市,近期熱鬧非凡。

這個小小的地級市現在匯聚了諸多勢力,包括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以及挖到第一桶金的煤老板和地產商,他們都想在全國稀土資源整合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贛都市坐擁千萬噸稀土儲備量,號稱占據南方稀土資源過半江山,成為稀土企業南下的兵家必爭之地。

一直以來贛西省在中國被譽為最沒存在感的省份之一,主要因為光芒都被鄰居省份奪走,好比相鄰的南粵和浙海兩省都是國內眾所皆知的閃亮明星。不過這次稀土之城群雄匯聚,讓贛西省成為全國輿論的焦點,當不了明星就當一次流星,也比沒存在感要強。

在中國的稀土江湖中,一直都分為南北兩派,90年代中後期時國家曾有意劃江而治組建南北兩大稀土集團,但因利益糾葛條件不成熟無疾而終。面對滿山挖的亂局,國家再次出手,決定整頓混亂的稀土市場,支持大企業跨地區兼並組建規模在10家左右的大集團。

跟中國地形相似,稀土資源在南北方也呈現出不同形式地區分布。北方都是平原,而稀土主要集中在內蒙平原之上,包鋼集團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強勢整合,因此包鋼在北方稀土市場中占據壟斷地位。

但南方稀土卻散布在長江以南五省,其中又以贛西省儲備量最多,算是執牛耳領導位置。南方五省由於稀土資源相對分散,所以一直來都以地方縣市一級政府主導為主,中小企業眾多,暫時沒有號令江湖的巨頭企業出現。

伴隨國家整合號令開始,加上4萬億帶來財力大增,央企紛紛從大宗戰略性礦產資源如金、銅、煤、鋁等向更加細分的稀土行業進軍,其中就以五礦、中鋁兩大央企最為積極。北方稀土資源已經被包鋼攬在手,五礦和中鋁便將目標瞄準了混亂的南方五省,準備爭奪搶占稀土源頭。

面對兩大央企來勢洶洶,南方五省從事稀土行業的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都感覺到危機,打算攜手起來組成聯盟抗衡。

贛都市為何成為焦點,就因為南方五省在國家整合令一出,打算在贛都市成立南方稀土協會共同協調開發稀土資源。

天下往來,利字當先。

央企南下,是看到了稀土行業的豐厚利潤。而南方五省在政府主導下組建稀土協會,同樣也是希望能將豐富的稀土資源轉化為地方GDP和財政收入。

以前地方政府還是非常歡迎央企前來投資礦產,畢竟中字頭企業資金雄厚並能帶來大項目,但真正落地後卻發現更多只是央企圈地之舉。稅收都交到了央企總部所在,地方稅源收入所得無幾,承諾的項目也遲遲得不到落實。最終變成了央企采礦往外運,而地方稅收分不到錢還要承擔資源枯竭的後果,這讓地方政府大為不滿。

簡單一個例子,同樣一個稀土礦,央企開采的話100塊錢產出地方政府稅收不到10元。但若是地方國企或者民企開采,那麽將有40元的稅收留在當地。孰輕孰重,一對比就能知道為何至此南方五省政府如此積極協調組成稀土協會。

現在國家出面要求稀土整合,就因為抓住稀土行業的關鍵,也是所有從事企業的軟肋——采礦權。

要開采礦產,必須要有采礦權,而這個權力由國家統一按年限發放。沒有采礦權,就不能開采資源,相當於從源頭堵死了從業資格。

以前國家管得不嚴,稀土資源不值錢央企看不上,為扶持地方經濟發展,所以發放的100來個采礦權基本集中在地方企業手中,好比贛都市就擁有超過80個采礦權。

不過當前尷尬是央企代表的五礦和中鋁都沒有稀土采礦權,包鋼作為地方國企擁有北方的采礦權,而南方采礦權都散布在地方中小企業之中。

但國家整合令一出,意味著在2年後即將到期的所有采礦權可能迎來大洗牌,地方企業采礦權可能會被統一收歸中央重新分配,自然財大氣粗的央企會是首選。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礦產資源涉及到地方經濟發展,一刀切的規定肯定無法執行,就算五礦和中鋁獲得了采礦權,也必須依靠地方政府來處理地表搬遷、安置工作。更別提像贛西省搶先一步下手組建省級礦業集團,打算將全省采礦證統一管理,以此要求采礦證續期,並充當招商引資的籌碼。

以前敲鑼打鼓歡迎央企進駐的套路開始更改,要想跟地方合作,央企必須拿出誠意,保證地方稅收分成並且落地產業鏈項目。又或者地方拋開央企自己幹,組建省級礦產集團,選擇更好的合作夥伴來招商引資。

另外除了采礦證之外,還有一大關鍵就是稀土分離冶煉許可證,通過對采礦出來的原材料就行分離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