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前浪後浪

從奇瑞、長城等企業放手一搏,可見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們的求生欲望很強烈,大家並不甘心面對國際巨頭時束手就擒。

原本大家都以為2007年會是一道坎,日子很難過。

因為中國政府在加入WTO時,認為汽車行業會跟農業、金融一起成為遭受嚴重沖擊的領域。為此,特意要求對中國汽車業執行6年時間的保護期,在2006年7月1日前對進口整車和零部件實行高關稅政策。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急於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紛紛尋找中方合資夥伴建廠,完成在華本土化的布局。而自主品牌也利用這段寶貴時間拼命發展,以中華集團為代表的一幫造車新勢力就此成長起來。

為了履行入世承諾,中國汽車進口關稅在去年7月份後開始大幅下降,整車降到了25%,而進口零部件降到了10%,可以說門檻大為降低。

不過關稅降低後,進口車蜂擁而至的景象卻沒有發生,因為中國政府再次有意無意保護了本國汽車企業。

殺手鐧就是及時開征了依據汽車排量制定的新消費稅,排量在3.0L-4.0L稅率由15%提高到25%,而在4.0L以上的排量稅收上調至40%。

可以說關稅降低的金額又通過依排量征收的消費稅彌補上了,綜合下來汽車售價幾乎沒有改變。

做出這樣決策的依據就是伴隨汽車巨頭紛紛在華設廠引進車型投產,3.0L以下排量的車型售價跟國外相差不大,就算他們萬裏迢迢從本國工廠把汽車運到中國,成本也相當於在中國生產,進口此類型的汽車入華銷售屬於得不償失。

而3.0L大批量以上的車型,基本沒有在華生產,中國進口車中大多都是大排量的汽車,它們是跨國品牌提升形象和獲取更多利潤的利器。

在環保節能減排主題成為共識前提下,針對大排量汽車征收高稅收屬於正義之舉,可以讓人們轉而購買小排量的汽車。

公布新消費稅後,大排量的進口車要繳納更多的稅,需付出比之前更高的價格來購買。

一輛報關價30萬的3.6L排量轎車,進入中國市場銷售的話,要繳納25%的關稅,加上25%的大排量消費稅,以及17%的增值稅,征稅額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另有公式合計總稅率高達95%。

也就是收完稅之後,一輛30萬出口價的轎車就翻倍搖身一變接近60萬成本價,然後還需要加上進口經銷商的“合理”利潤,賣到70萬只是友情價,這便解釋了為何進口車售價高昂的原因。

自此,就算關稅降低,但政府采取新稅收政策,堵上了關稅降低的堤壩,繼續讓中國汽車市場有一道無形的墻保護著。

另外中國政府還以部門間協調需要時間的名義,實質上減緩了進口配額放開的速度,就算進口車蜂擁而至,但政府僅紮著袋口大小,可以有效控制進口車的數量。

具體例子就是許多大排量進口車堆積在港口無法通關入境,就因為政府有關部門的批文和手續遲遲沒能辦下來,只能耐心繼續等待。

汽車作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經濟支柱行業,可以說中國政府對本國汽車行業的關懷可謂是操碎了心。

歐盟汽車市場關稅對外是10%,對內各成員國間實行零關稅;新興汽車出口豪強的韓國,關稅是8%;美國則是2.5%汽車關稅,相當於敞開大門讓大家進來;而日系大本營更甚,竟然實行零關稅政策。

可以明顯看出來,汽車實力越強,本國關稅越少,因為他們有信心自己的汽車產品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勝。

為了能讓本國汽車迅速出口占領市場,他們必須要做出低關稅樣子來讓進口國接受。像美日這樣的汽車強國,就基本實現零關稅,按關稅互利互惠原則,可以讓本國汽車暢通無阻進入他國市場。

反觀處於相對弱勢的一方,基本實行高關稅保護政策。

印度汽車關稅60%,巴西關稅30%,俄羅斯關稅25%,中國也是25%關稅,作為欠發達經濟體的金磚四國,明顯對汽車行業實行了高關稅保護政策。這是在起步不同條件下,面對實力差距,應對發達國家經濟體汽車業沖擊的必要舉措。

將來中華集團大規模出口汽車到美國的話,由於兩國汽車關稅的高差距,勢必會引發貿易摩擦爭端。因為美國保留2.5%的汽車關稅,就是當年針對日系汽車大舉出口到美國而采取的應對舉措。

坦率來說,韓皓一直有到美國開疆辟土的願望,如同日系、韓系汽車征服美國市場後正式躋身成為全球汽車界真正的豪強。

現在收購捷豹路虎,可以作為先鋒試水,看看美國市場到底水深如何?將來再把沃爾沃拿下的話,就能築起前線陣地,為後續中華集團自主品牌攻入美國市場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