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南巡收獲

在2005年,能像中華集團般同樣閃耀的民營企業還有一家,那就是在國際電信市場攻城略地的華為集團,他們銷售收入突破450億,實現同比40%的高增速。

兩家優秀企業都有相似共同點,就是非國企,由公司創始人強力把持並且堅持高投入自主研發的以技術驅動市場策略。

如果能讓中國最好的兩家民營企業聯合起來,那麽前景將會如何?

這樣的畫面不是空想,韓皓在離開南粵省會廣府市後就前往改革開放前沿鵬城,應邀探訪了由中華集團和華為集團聯合成立的芯片研發公司——海思半導體。

該公司一成立就屬於高起點,光注冊資金就高達30億,其中華為占股70%,剩余30%由中華集團承擔。

實際海思半導體並不是從零開始,而是由以前“華為專用集成電路中心”繼承而來,只不過當前正式鳥槍換大炮開啟沖擊科技頂峰——高精芯片技術的研制。

華為在做電信設備時深感芯片的重要性,而中華集團造車後也發現了芯片的不可替代核心所在,未來企業要做大做強參與國際巨頭競爭,必須在芯片領域掌握話語權。

現在無論是華為的電信終端,還是奔跑在路上的中華轎車,身上所用的芯片全部都是進口貨,一旦國外禁止出口到中國,那麽原本生機勃勃的中國民族企業將會陷入癱瘓。

有了這樣共識,兩大中國民營巨頭聯合起來,開啟了在外界看似不可能成功的自殺式投資項目。

30億的真金白銀,不到2年時間就消耗殆盡,這次邀請韓皓前來,華為老總任為政主要目的是讓他看看錢都花到哪裏,順便再商議追加後續投資金額。

那麽多錢一下子就用光,果然芯片是燒錢不眨眼的行業,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股民早就投票要求終止這樣看不到希望的項目。

半導體芯片一個相關產業鏈很長,而且需要各領域協同的行業。簡單的區分就涉及軟件、計算機、新材料,制造裝備、精密加工、化工原料等不同行業。

實際上中國的半導體行業起步並不晚,建國後一大批留洋歸國人才搭建了自主半導體工業體系。由於受蘇聯影響,中國工業體系也走上計劃經濟道路,把重點側重於軍事重工業方面。萌芽發展的半導體工業為我們國家的“兩彈一星”以及國產飛機潛艇等做出突出貢獻。

但在民用領域,半導體卻沒有任何進展,80年代改革開放後一打開國門後才發現中國的半導體工業在摩爾定理影響下,已經落後國外至少10年時間。加上計劃經濟體制束縛,大批國有電子工廠在市場化大潮中倒閉,中國的半導體工業遭受重創。

本來只是落後於美日兩個經濟技術大國,沒想到還被韓國、台灣這樣的周邊國家地區超越,對中國而言芯片進口成為跟石油一樣的戰略物資。

國家也看到了芯片的重要性,從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特意組織了三次攻關戰役,希望能追趕上國外半導體的技術水平。結果卻不能讓人滿意,芯片行業更新速度太快,我們國家陷入了“引進-建廠-投產-落後-再引進”的惡性循環,加上十年動亂的影響導致人才斷代,不得不眼睜睜看著技術差距越拉越大。

可惜海思半導體遇到了中國最瘋狂的兩大民營企業家,無論是韓皓還是華為老總任為政都是看準目標不撞南山不罷休的人物,決心繼續把這場暫時看不到黎明的戰役打下去。

一整棟研發中心,多達數千名的年輕工程師,以及從境外挖來的半導體技術高端人才,還有費盡心思從國外進口弄到的芯片測試研發設備等,這些就是前期30億人民幣投資的去處。

“你別看這些年輕的工程師稚嫩,他們都是我們國家自改革開放後培養起來的新一代人才,具有非常強大的學習和動手能力。我堅信,未來中國自主高端芯片就將在他們手中誕生,他們是華為最寶貴的財富。”

親自帶領韓皓參觀海思公司,任為政指著忙碌的工程師們對韓皓介紹道。

中國的工程師人才紅利,也被華為老總任為政注意到,他不計成本網羅各種人才,準備依靠人海戰術攻占芯片這個難關。

“看到你把錢都花在他們身上,我也就放心了。咱們要搞就搞直接能跟國際接軌的產品,不能重蹈投產就落後的覆轍。我從商那麽多年,總結出一個規律就是投資人是最劃算的買賣!”

韓皓來之前也對國內半導體行業有過了解,知道這個行業可以說是十年寒窗苦守的領域,想一躍而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華為的策略就是先四處放槍,一旦通過槍聲發現有機會,就集中優勢兵力集中轟炸突破,占領城墻後形成自己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