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碰瓷風波

“出名要趁早!”

民國名媛張愛玲的一番話,在節奏日趨加快和知識飛速變換的今天,成為許多人的信條。

“郎顧之爭”讓海歸學者郎先平徹底火了,他仗義執言般挺身而出對MBO進行大肆批判,獲得了大批民眾的支持。尤其當爭辯對手顧初君被當地政府送入監獄後,他的聲望達到了更上一層樓,各種采訪應接不暇。

這個50歲的中年男人,在顛簸流離台灣、美國、香港後,終於大器晚成在中國大陸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主攻公司財務方向的他,開始向主流經濟學界靠攏,頻頻對各種經濟問題發表看法,憑借優秀的口才成為新一代的網絡紅人。

回顧前半生,頭發悄然斑白的郎先平,對“出名要趁早“有了發自肺腑的領悟,在痛感沒能及早成名立業之余,老驥伏櫪般開始在中國大陸這個大舞台上追回屬於自己的昔日榮光。

僅憑一己之力把顧初君拉下馬,還獲得無數的鮮花和掌聲,這讓郎先平情不自禁有一朝看盡長安城的自傲。在對手顧初君在獄中拼命為自己申訴喊冤之時,郎先平開始享受情場職場雙得意的大好格局。

實際上,顧初君被射中下馬,“郎顧之爭”只是引子,真正的實質是他沒有妥善處理好新的地方政商關系。國內每次地方一把手換人,都會在當地引發新一輪政商關系的洗牌,過於自大的顧初君就是其中的倒黴蛋。

在他入主科龍時,明星企業科龍早已經被地方政府掏空,財務上背負著十幾億的大窟窿。為何當時名不經傳的顧初君可以橫空出世拿下科龍,反常的事實背後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因為他跟地方政府達成不追究往事的默契。只不過這種默契平衡在地方政府換屆後被打破,顧初君最終栽在了新的政商漩渦之中。

即使在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珠三角,健力寶、科龍兩大企業負責人都因跟地方官員關系處理不善而獲罪,跟國內另一大經濟驅動引擎長三角形成鮮明對比。

回到當下,郎先平在頻頻曝光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頭頂新型經濟學家的他為了保持熱度,不得不尋找下一個“顧初君”當靶子來為自己證道。

收獲各種贊譽之余,自滿的郎先平把目光投向了當前最熱的首富韓皓,這位新一代企業家今年頻頻出手,四處出擊憑借高杠杆吞下許多國企資源。

他開始偏離自己財務專家的正軌,開始在宏觀經濟層面點評國內各種經濟現象,儼然一幅中西結合經濟學家的派頭。

“中華集團:誕生在國退民進盛筵中的虛胖巨人!”

在自己跟電視台合作的一期節目上,郎先平把韓皓以及中華集團當成了新的踏腳石,認為對方借助國退民進大潮,以超出承受能力的高杠杆來頻頻並購,實質上是在挖國家的墻角。

“從銀行手中拿到的錢,繞了一大圈後又回到了銀行,背後是國有企業股權成功轉成了個人,國有銀行實質背負了大量壞賬的風險。”

“中華集團財務杠杆率過高,實際控制人韓皓抵押了大部分股權給銀行,這導致企業存在資金鏈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隱患。他們收購了大量企業,一旦消化不良就要引發債務違約風險,會拉著銀行一起完蛋。”

……

以國有資產流失出名的郎先平,非常明白自己的受眾希望聽到什麽,他再次在國有資產流失這個敏感領域,把炮口對準了國內最大的民營企業——中華集團。

果不其然,節目當晚就引發轟動,第二天中華集團旗下控股公司的股價在開盤時出現了波動,尤其還局部引發了對韓皓乃至中華集團的輿論危機。

“中華集團經營情況一切正常,各項商業活動都遵守國內國際法律法規,歡迎社會各界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針對郎先平的質疑,中華集團只是不痛不癢出台了一項聲明,並未跟對方開展新一輪的論戰。

在“郎顧之爭”前,郎先平就曾把炮口對準了國內民企的兩大標杆:海爾和聯想。只不過他的炮彈打出去後,對方並未理會,事情並未造成太大水花。只有在把槍頭轉向顧初君的格林柯爾時,無意中引爆了這個炸藥桶。

建一棟房子需要數年時間,但破壞房子可以在旦夕之間。一向來在國內享有正面形象的中華集團,近兩年歷經多次輿論危機,早就建立起完備的應對機制。

身正不怕影斜,韓皓自認企業經營都在陽光下,並不懼怕別人翻舊賬。不過郎先平引發的“狼旋風”破壞力卻不能小覷,在當晚節目出街之後他就馬上召集了人手商量對策。

跟顧初君善於擺弄財務技巧不同,韓皓每次出手都是光明正大的陽謀,重劍無鋒卻大道光明。另外,兩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顧初君沒錢,而韓皓卻有錢,還能從許多渠道找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