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孰對孰錯

按照慣例,新車上路前必須到信息產業部備案,待驗證批準後才能夠合法行駛。

只不過中華集團此次打了一次擦邊球,將鯤鵬公交以試驗車名義先行運營,因為江州地方法規特意增設了允許新能源車輛上路行駛條款。

其實根源在於新能源汽車發展太過迅速,國家還未來得及進行統籌監管,對新能源汽車如何管理沒能出台具體文件。實踐證明,凡是新技術新事物的應用,監管都要落後於其發展步伐,大多是事後才跟上。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人相信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能如此迅速投入實用,許多車輛雖然掛著新能源名頭但大多只是在實驗室附近徘徊。

幾個月前中華集團才進行內部測試,一晃眼就聯合江州市政府正式宣布投入營運,如此猝不及防的大手筆讓大家都沒反應過來。

對此,更多的人持懷疑態度,覺得是中華集團和江州市政府為了爭奪全球第一的稱號,聯合起來進行的炒作。

尤其在大家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方向還不確定情況下,到底是走混合動力,還是燃料電池,或是純電動模式,一直沒有可靠說法。就算是純電動模式也有鋰電池、鉛酸電池之分,而且鋰電池下面還有磷酸鐵鋰、錳酸鋰以及中華集團采用的三元鋰類別之爭。

未來新能源汽車采用何種標準,全世界都莫衷一是,大爭之世下誰也無法說服誰!

考慮這樣的時代背景,中華集團高調宣傳純電動公交已經投入實用的消息,就連國內最樂觀的新能源專家都對此打上了雙引號。

既然有人舉報,信息產業部就組建了一個專家評審團趕赴江州,實地查看這個鯤鵬公交是否名副其實。

可以說,現在的中華集團已非吳下阿蒙,足以跟國內三大汽車集團平起平坐,因此主管部門對其某些小瑕疵也會睜只眼閉只眼。

按照以往的慣例,中華集團每次都不會無的放矢,這次會不會驕傲起來放了衛星呢?

如果確實達不到運營標準,那就要叫停這樣不合格的產品上路營運。萬一真如中華集團所宣稱的話,那就真是中國汽車行業的裏程碑,足以改寫中國的汽車發展方向。

“中華集團在內燃機領域追趕成績做得不錯,但就怕拔苗助長直接在新能源領域栽了跟頭。

我們這次到江州,還是以正面鼓勵為主,年輕人為出風頭一時沖動可以理解。大家多提正面積極意見,不要打消人家的研發熱情。”

由信息產業部組建的專家評審團中,一位對中華集團頗有好感的專家特意為同行提前打預防針。

“老李,你是副組長,我們可以聽你的。但中華集團也不能胡來亂吹牛,得實事求是,他們公布的各項參數都高得可怕。反正我發現他們造假的話,可不會違心簽字,會向有關部門直接反映。”

另一位專家組成員,也是國內某知名大學新能源領域的權威人士,他旗下實驗室的電動樣車可是怎麽樣都無法達到鯤鵬的標準。聽了同伴的話後,語中帶刺回答道。

自己辛辛苦苦幹了4、5年,別人半年時間就搞定還超越自己,這當然無法服眾。

還有一個潛規則是話語權的問題,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權威解讀還是在學院派專家手中,如果中華集團顛覆了他們的認知成果,話語權將會轉到中華集團手上。

要知道每年國家科研支持資金中可是有一大部分流到了大學院校場所,話語權的變動可是會產生實實在在利益沖突。

總之,這次專家評審團就是專門挑刺而來,因為鯤鵬的性能超出了他們實際認知的範圍。

國際汽車巨頭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我們國內汽車廠家率先實現,這其實一點都不符合常理。因為一貫來中國汽車工業都是在國際巨頭身後追趕,當前莫名其妙在另一個賽道直接領先了,這無法讓大家接受,或者應該說不敢相信是真的!

鯤鵬為何發展如此之快,這真的要感謝特斯拉提供的技術,他們在電池組和電機上取得了很大成果。脫胎於特斯拉技術,中華集團將以本地化改進,同時用在了具有更大可操作空間的公交大巴身上,創造了當前的奇跡。

汽車行業有句話叫造卡車是小學生,造轎車才是大學生;同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造大巴是小學生階段,而特斯拉則一步到位直接讀大學造轎車,技術難度上更甚。

實際上特斯拉屬於本碩連讀,他們瞄準的是高档跑車領域,比轎車還要高級,導致產品一直難產未能推出。

而中華集團則老老實實把小學開始就讀,先在大車上驗證純電動技術的可靠,隨後再慢慢過渡向轎車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