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華夏之光

得益於摩托車市場成功的經驗,韓皓心知國人買車第一眼印象很關鍵,也就是說車的外觀造型要好看。

現在國內微面造型都是方方圓圓的平頭車,猶如一塊大面包,車型因此得名。在汽車動力系統同質化前提下,導致華夏廠和其他廠生產的微面面臨同質化競爭,外形就是韓皓準備大做文章的地方。中國的微面技術起源於日A本,因此對華夏微面造型選擇他第一時間就是前往日系大本營尋找靈感。

拿著從第三方公司購買的當前日A本市場主流微型車造型,包括韋常輝在內的設計人員開始絞盡腦汁尋找合適中國人的目標。要想從零開始進入,合理的借鑒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美系、日系、韓系汽車企業在剛發展時都走過這樣的路子。

準備使用鈴木淘汰的ST90底盤和動力系統,雖然早已經遠遠落後於鈴木現在主流車型,但韓皓還是把外觀注意力放到了鈴木品牌身上。誰讓鈴木在微車技術上獨樹一幟,就連日系老大豐田都得在該細分領域甘拜下風。為何鈴木一直在微車和小型車上深耕細作,而不進入更高一級向緊湊級乃至中型車發展呢?這跟鈴木公司的發展戰略和日A本獨特的K-car政策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日A本是一個島國,地少路窄人多,所以政府切合國情鼓勵發展微型和小型車。像美國地廣人稀,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大排量汽車就是主流文化。不同的國情會形成不同的汽車文化,K-car政策就是日A本國情之一。

K-car從日語直譯就是輕自動車的意思,政府特意規定了排量、車身大小。90年代的標準為排量不超過0.66L,車身長寬高限定3.4、1.4、2米以內。各大廠家只要在K-car的限定範圍內,造型可以自由發揮,目前K-car車型有兩廂、三廂、面包車、越野車等多種車型,甚至包括皮卡、自卸車、跑車,幾乎涵蓋所有的細分市場。K-car猶如一個微型汽車世界,日系各大廠家把各種新技術都往裏面裝,試驗各種不同類型的新車型。

日A本國土面積狹小且人口眾多,道路修建的相對窄小,K-car車型短小的車身可自由靈活地穿梭於狹小街道、小排量也能帶來極小的環境汙染、省油且保養便宜又帶來極佳的經濟性。為了扶持K-car的發展,政府針對此車型大幅度降低稅費,同時還不要求停車位。要知道在日A本,國民想購買一輛車必須出具自有停車位證明,沒有車位就無法買車。因此,K-car在日A本國內一直屬於暢銷車型,銷量往往能達到汽車總銷量三分之一。

鈴木由於依靠K-car政策已經能比較滋潤活下去,再往上走求突破不單在國內面臨豐田、本田、日產等大企業競爭,國外還要面臨來自美國歐洲的汽車企業虎視眈眈,因此便一直專注在微型、小型車領域。據說鈴木內部一直有向上發展車型的呼聲,只不過被鈴木修為首的保守派壓制下去。

除了橫掃大江南北的微面外,目前在中國國內大受歡迎的夏利、奧拓和雲雀小轎車,都可以歸類於K-car行列。

韓皓的目光停留在鈴木公司1993年正式推出的Wagon-R車型,這是一款把奧拓拉高的產品,介於轎車和面包車之間在日A本屬於熱賣產品。拉高之後,Wagon-R增大了乘坐與儲物空間,同時保持駕駛者擁有良好的視野。尤其座位設計上別有特點,前後排都可以放倒。後排放倒後能放入彩電冰箱物品,前後排一起放倒能成為一張移動的床。在空間上,鈴木設計師對這款車的空間利用做到了極致。

跟國內還是平頭的面包車相比,前頭凸出猶如豬鼻子的造型的Wagon-R,在外形上有些超出中國消費者的接受能力。這款介於轎車和面包車之間的車型,在國內屬於新鮮事物,不過卻是今後面包車發展的趨勢。據悉,新成立的昌河鈴木有意引進Wagon-R國產,命名為北鬥星計劃,但一直沒有下文。從小道消息得知,昌河和鈴木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有分歧,所以項目推進很慢。真要引入Wagon-R國產,估計至少等上三年時間。

三年可不是三天,到時黃花菜都涼了,韓皓心想你們不幹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因此華夏廠的微面外形基本就定為Wagon-R。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因為Wagon-R是在奧拓基礎上拉高的產品,也就是說其底盤基本沿用了奧拓底盤簡單做了調整,那麽華夏微面的新底盤到底該如何決定。是繼續用ST90就是現在國產面包車的底盤,還是改換奧拓的底盤呢?

如果用ST90的底盤,可以配合著東安提供的動力系統,不用再多改進調整,只要裝上Wagon-R的殼就能用。倘若用上奧拓的底盤,雖然和Wagon-R外殼容易兼容,但在動力系統布局方面又要做進一步改動研發。這兩種底盤不同,對汽車的舒適性和功能性影響都不一樣。ST90底盤屬於非承載式車身結構即有底盤梁車身懸掛系統都安裝在大梁上,通過性好但舒適度差,而且大梁鼓起占用空間。奧拓屬於轎車底盤,是全承載式車身結構即取消底盤梁懸掛系統直接安裝在車身結構件上,舒適度好通過性弱,但車身內部空間利用率高。前者改造簡單,但後者對性能要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