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奔赴二汽(第2/2頁)

得知韓皓決定繼續推進汽車項目,淩雲智也一早做好了各種情報工作。

戰略方向確定,那麽接下來就得沿著既定方向繼續推進各項配套工作,現在資金、土地都落實到位,剩下最關鍵的依舊是人才。

就算淩雲智從一汽帶了一幫人出來,但光憑一汽出來的16個人就想造出像樣的汽車是空中閣樓,因此還需要到各地挖角。

鄂北省堰十市,從綠皮火車上下來了一行人,他們正是遠道而來的韓皓等人。之前韓皓一直惦記著準備從二汽挖人,沒想到省裏派工作組調查,後來又發生了一系列事情而耽誤,現在汽車項目箭在弦上缺人只好再次動身啟程。

二汽,又名東風汽車,是中國第二大汽車制造企業,憑借東風卡車的技術優勢,消化了美國康明斯公司引進的發動機技術,在全國形成了21個省市118家聯營公司的巨大規模。浙海省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汽車廠——江州汽車廠,主營中型卡車系列,就是二汽旗下的子公司。作為國內“三大”汽車公司中一員,在上汽、一汽分別和大眾合資取得了轎車生產資格後,二汽當然不甘人後也找到來自法國的合作夥伴——雪鐵龍公司。

在上汽獲得國家首肯的第一個轎車生產基地後,作為共和國長子的一汽和二汽都紅了眼。生產卡車只是小學生,生產轎車才是大學生,汽車行業誰不知道轎車技術高利潤更高。在80年代中期,中國面臨了進口汽車狂潮,一夜之間國家外匯幾乎被汽車消耗殆盡。因此發展轎車,成為國家決策層的一大重要論斷。光憑上汽一家的產能,是無法滿足實行了改革開放後嗷嗷待叫的國內市場。因此,再建一家轎車生產基地便提上高層桌面,由於國家財力有限只能選擇一家企業作重點投資,因此一汽、二汽都卯足了勁向國家爭取轎車項目落戶。

雖然二汽是在一汽交鑰匙工程背景下傾盡全力幫助建立,但由於市場競爭的重合,兩家企業間明爭暗鬥可沒少做。從二汽孜孜不倦要把廠名改成東風汽車就可見一斑,一面是一汽壓倒二汽,另一面是東風壓倒西風,兩家企業從名字上就要爭個第一。

在87年召開了一次論證會,到會的有20多位部長級別的幹部,初步形成了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準備把轎車作為重中之重。同時在會議上就到底該由一汽還是二汽上馬轎車項目進行現場打分投票,由雙方各自陳述自己的轎車發展戰略。

一汽提出了在原本紅旗轎車打下基礎上實行滾動式發展,從中高級轎車起步,擋住進口車,分期建設,先期3萬最終達到30萬輛規模。而二汽則迎合高層遠期目標,要為國家出口汽車創造外匯的期望,提出了以出口為導向,一次性建成30萬輛汽車生產規模。

在專家投票中,贊同一汽發展策略的意見占據了絕大多數,二汽的計劃被認為是好高騖遠而落敗。本來憑借卡車領域發力,二汽眼看就要超過一汽成為中國汽車市場老大,沒想到關鍵一局敗北,真是舊仇未解又添新恨。

後來二汽再次公關高層,還是拿到了轎車生產基地牌照,不過已經遠遠落後於一汽的腳步。當二汽準備生產轎車時,已經在中國吃下兩大轎車生產基地的大眾,又耐不住寂寞準備用另一個子品牌斯柯達抄底中國汽車市場。這一次,有遠見的中國人肯定不會同意大眾完全占據中國的轎車市場,任憑大眾開出超乎想象的條件都不為所動,決心引入新的有實力競爭者。

在選擇合作夥伴中,法國雪鐵龍方面憑借由政府提供23億法郎低息貸款,並承諾提供最新ZX車型得以入選。東風和雪鐵龍的合資公司起名叫神龍汽車,投產的這款合資車就是眼下在中國汽車市場初現光芒的富康小轎車。

由於富康轎車的投產,導致了在二汽裏面另一幫人的失意,此次韓皓前來,就是和淩雲智一起尋找這幫失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