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8章 這個版本你們見過(第3/3頁)

電影圈是一個非常講交情的圈子,這也是楚垣夕這邊的劣勢。引入類似康黎的圈內精英並且許以高位,一半是能力,一半是因為人家的交情在哪呢。

講交情就是江湖,具體到影視圈內就是喝酒。包貝邇賣他的《歡樂獵人》賣了四年賣不出去,但是四年之間喝了無數酒,喝出了無數的交情。朱魑和其它主創包括導演在內一起出去跑路演其實也是喝酒,一家一家喝過去,全國幾十個重點城市,一個又一個院線,什麽是路演?

去影院放片然後搞見面會?並不是,跟影院經理們喝酒拉排片才是路演。這算是電影圈的獨特風光,排片這麽大的利益,可以靠把酒喝好了來解決。當然想要喝成這頓酒,本身也得有點交情才可以,否則提著豬頭都找不到廟門。

小康大電影天生有劣勢,比如說預售就是巨大劣勢。

通常一部片子拉排片最有力的手段是上線之前拿著幾天來的預售票房去跟院線們加急談一場。這個數據非常有說服力,雖然也有自己買票房的,還有鎖場的,但是院線經理們比較認可。作假並沒有什麽好處,院線調整排片非常靈敏,就算一開始排片很好,很快就會發現到底是不是真賣座,兩天之內就會把排片撤下來。

但是楚垣夕怕啊,他的計劃肯定要提前曝光,曝光了就會被人研究。而預售主要是在哪裏呢?淘票和虎眼,一家屬於阿裏一家名義獨立實際深度綁定企鵝。這預售能好就見鬼了,楚垣夕甚至擔心兩家會不會聯手制造一些小BUG,和諧掉《我服了》的電影票務,讓觀眾只能去影院現場買票……

實際上有人對小康下黑手是必然的事情,就算電影圈不搞動作也會有別人搞,互聯網圈對小康虎視眈眈的多了去了,其中涉及到電影和院線相關業務的也不少。

楚垣夕害怕的是監管層面的,比如被“窗口指導”,其它方面的小動作都有信心克服。這也是他不走尋常路,幹脆搞點映的原因,點映數據代替預售更有說服力!

但是這種劣勢在別人使用交情的時候自然會放大,而小康又不是那種大型頭部的發行機構,至少現在還不是,不能威脅院線。一年發幾十個片子的發行,有控渠道的能力,你不給我好好排片,下次我有好片就不上你的院線了。

好在對於這種情況楚垣夕也早有預案。因此當康黎來找他的時候,楚垣夕只比劃了一個打電話的手勢。

“真的要這樣嘛?”康黎還是有點不甘心,執行這個方案讓他感到自己的工作沒價值,之前談分成、談票補、談物料,付出這麽多的努力,有什麽意義呢?真要說起來,發行跟院線談判就兩件事,分成和票補,如果執行楚垣夕的方案,他感覺換任何人來都能做的好。

實際上,他進小康的時間不長,但和楚垣夕交流過的次數不少,別人可能怎麽做,不是沒有推演過。

比如說偷票房,這也是電影圈的傳統藝能。發行方的爛片為什麽能搞定院線經理呢?經理不知道給爛片排片等於損失嗎?當然知道了,但是多排片、沒人看,還可以偷票房呀……

這就是江湖,要分清楚院線的利益和院線經理的利益不是一個利益。在各家片子的發行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偷票房本身對院線並沒什麽好處,但是偷出來的票房,返點可是返到個人頭上的。

楚垣夕也看出了康黎的情緒,趕忙安慰他:“老康你不用這麽想,發行的道道還是挺多的,沒你這種老司機帶隊我們根本不可能有這麽高的效率。”

實際上發行中的道道只會比一般人想象中更多,比如說易拉寶放在影院門外還是門裏,對觀眾的吸量效果都不一樣,這種物料方面的細節只有擁有大量地面人力,同時還有豐富的經驗才能處理得好。

如果是別的档期,楚垣夕甚至可以接受《大聖歸來》式的走勢。當年大聖既不是大公司也沒有明星配音,宣發預算都很低,怎麽辦?唯一辦法就是口碑發酵。所以上映前做了大規模的點映,三周點映用於聚集人氣,就這樣,正式上映之後都得等同期的片子往下走,他們才主動發力,把排片逆襲過來。

但春節档不是這個玩法,所以楚垣夕給出一個巨簡單的方案,也就是《小時代》曾經使用過的、被圈內人戟指痛罵的方案,名為讓利,實為前兩天不分成,收益全歸院線。為什麽痛罵呢?因為這不是鼓勵院線偷別人的票房嗎?

都已經準備好砸錢了,自信點,我們可以砸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