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剖心瀝膽(第2/2頁)

這大概是薛老三這輩子一口氣說得最長的一番話,饒是他國術通神,氣脈悠長,這番話說完,未免也有些口幹舌燥。

薛老三端起水杯喝茶,滿場依舊無聲,只是原本眾人臉上的驚駭之色,在薛老三這番話後,已然盡數消退,更多的卻是疑惑。顯然,薛向這番有理有據,入情入心的話,並未完全說服眾人。

想來也是,如此重大問題,又是挑戰一眾官僚約定俗成的觀念,豈是片言只語就能成功的。

良久,段鋼發言了:“薛書記,您說的事兒倒都是好事兒,咱們這步子是不是太大了,完全可以一步步來啊,我相信就是隨意只推出其中一項,全蕭山的百姓也會感恩戴德的!”

段鋼可謂是說出了眾人的心聲,大夥兒實在不明白薛書記為何如此心急,要說薛書記憫農愛民,這點大夥兒都知道,可實在是沒必要把農民當寶貝般捧著,如此三項舉措,那農民身上的擔子豈不是被卸掉了一大半,以後不操心掙錢了,豈不會無故生事兒?

薛向心中唯有苦笑,他自然知道自己說得再有道理,可要掏出這雪花花的銀子,實在讓眾人心疼,因為在場眾人中,只怕有不少都把財政上多出的那幾百萬,作了塊大肥肉,盡管不能獨吞,咬上一口,還是可能的,只是肉多肉少罷了。

可這會兒,他薛書記這三項舉措一出,以後蕭山豈不是又得勒緊褲腰帶過活,大夥兒辛辛苦苦忙活,可不是就為了老農民解決後顧之憂的啊!

眾人心思,薛向自然一清二楚,這三項決議,可以說早在他心中盤算了無數回,取消農稅,是在入蕭山後,見了農村慘象,第一個在他腦海中跳出的念頭,而後邊的義務教育,則是在見識了小花等孩子冒著泥石流風險采摘磨菇時,就有的決定,至於免除菜金,自然是那次聽課遭遇的十幾張空桌,方有的想法。

可以說,這三項決策,他日夜思念,念茲在茲,無時敢忘,盤算得多了,自然會想到提出這三項決議後,眾人的反應。

他從來不會把官員當聖人,更多的情況下,還是把他們當有欲望,有辨別是非能力的正常人。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個利字,引動人心。

在涉及到如此重大且影響無數人的問題上,薛向深知,光靠道理,決計無法成事,最多讓明辨是非的眾人軟化態度。而且,盡管薛向在蕭山,有著所謂的絕對權力,可在正正涉及到舉縣八十萬百姓,上萬名官員的根本利益的問題上,光靠個人威壓,更是緣木求魚,井中撈月。

要成事,要服眾,唯一能憑借的,也就是“利益”二字。

可薛向的這三條舉措,說難聽些,動的都是眾人的奶酪,對眾人來說,哪裏又有利益可言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

但聽薛向道:“步子邁得大,我又何嘗不知,但我這也是迫不得已啊,若是按部就班,將對蕭山財政的沖擊影響,降到最低,應該是一年推出一項,最為合理,可為大夥兒計,我為自身計,我也唯有駿馬奮蹄,一蹴而就了!”

聽薛向說得玄乎,宋運通失聲道:“為我們?這話怎麽說的?”

薛向道:“既然宋部長問了,我也就攤開了說,左右沒有外人,我也不怕別人笑話!還拿你宋部長來說,你在蕭山還能幹幾年,蕭山這幾年的成績,地委乃至省委都看在眼裏,蕭山港成,功勛齊天,你宋部長是蕭山縣委班子成員,蕭山崛起的幹將,省委酬功,你宋部長能不舉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