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群眾演員是個難題(第2/3頁)

張然先看了看左右兩眼的畫面,沒有發現問題,不過等到他戴上3D眼鏡,一看3D效果就發現問題了。由於兩台機器焦點不同步,兩個畫面一虛一實。左邊的畫面只是輕微虛焦,影響其實並不是很大,這種程度的虛焦在後期的時候是可以修正的。不過張然覺得能夠在拍攝的時候直接處理的問題,還是直接處理比較好,就把趙飛叫了過來。

趙飛戴上3D眼鏡看了看效果,知道問題所在了,馬上對虛焦的攝影機進行了調校。

十多分鐘後,拍攝重新開始。這一次,表演、聲音、畫面、特效,以及3D效果都沒有問題。張然笑容滿面的宣布:“非常好!我們第一個鏡頭完成了!下一個鏡頭準備!”

張然他們是第一次拍3D電影,但在正式開拍前他們做了非常細致的準備,而且李雪建的表演又足夠出色。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電影拍攝進行得非常順利。

不過張然卻高興不起來,群眾演員的問題始終沒能解決。周小西找了好幾批群眾演員,不但把世紀影都的群眾演員篩了一遍,還把象山、橫店的群眾也篩了一遍,找的也基本上都是農民出身的群眾演員,都是面容消瘦的那種。

如果張然沒有到耙耬山區,沒有跟真正的山區農民生活過,他肯定就用這些人了。但張然跟山區農民生活過,知道真正的山區農民是什麽狀態,就沒法松這個口。

周小西找的群眾演員是農民沒錯,但這些農民大部分是江浙地區的,生活條件不錯,跟生活在山區,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子的農民是有差別的。

張然覺得群眾演員這事不能拖下去,必須盡快解決。如果群眾演員這個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那電影最後出來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於是,他把劇組主創召集在一起,尋求解決之道。

劇組主創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都有點愁眉不展。

討論到最後,張然開口了:“沒有其他沒辦法,只能到耙耬山去,用當地農民來演!”

如果是拍2D電影,到耙耬山區去拍到不是什麽問題。但《年月日》是3D電影,需要的設備特別多,到山區去拍就特別困難。趙飛忍不住道:“其實用現在的群眾演員是可以的,絕大部分觀眾也看不出來。”

張然輕輕搖頭:“也許絕大部分觀眾看不出來,可我看得出來,我騙不了自己的!”

副導演郭帆道:“張老師,我看不如這樣,我們繼續拍,然後讓選角導演到耙耬山選一些人,男女老少都選一點,把他們請到這裏來。等他們來了之後,就把他們的戲先拍了,然後把他們送回去!這樣既不耽誤拍攝時間,又把演員的問題解決了!”

在場不少人只覺眼前一亮,這樣既不耽誤拍攝時間,又解決了演員的問題,是個好辦法!

但張然毫不留情否決了:“聽上去不錯,但實際上不可行。不知道你注意到一個現象沒有?《一個都不能少》、《小武》這些電影用的是業余演員,他們從來沒有演過戲,但他們在電影裏的表現卻非常出色,看不到表演的痕跡。橫店的群眾演員,很多人拍了不少戲,但你去看他們的表演,絕大部分卻非常糟糕。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一個都不能少》的演員沒演過戲,對拍電影完全沒有概念,不知道拍電影意味著什麽。他們不怕鏡頭,他們在鏡頭前的行為邏輯跟平時是一樣的,說話的方式就是平時的說話方式,他們的表演是本色表演。而橫店的群眾演員有明星夢,知道拍戲意味著什麽,都希望能夠好好表現,得到導演的青睞,都拼命想要把戲演好,所以,他們的表演就特別用力,表演痕跡就特別重。

如果我們把耙耬山的老鄉請到臨安來,他們就到了完全陌生的環境,完全陌生的世界。等到拍戲的時候,一群劇組人員還會盯著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肯定會緊張的;而且會想很多,比如如果拍了這個戲,那我是不是就能夠留在城市裏了?當他們又緊張又有各種雜念的時候,就不可能把戲演好!”

說到這裏,張然頓了頓道:“我接觸過很多群眾演員,對他們的心理太清楚了!”

在場不少人微微點頭,確實是這樣。趙飛也道:“群眾演員很多都有明星夢,他們在演戲的時候都會害怕,擔心自己演不好,怕自己拖後腿,他們的表演就特別‘演’,沒有那種自然無痕的感覺!”

郭帆撓了撓頭,不好意思地道:“我沒想到這個問題!”

張然見其他人都沒有意見,就道:“今天已經23號了,已經是10月下旬,天氣已經開始轉涼。我們動作必須要快,不能拖到12月了。那邊12月份只有幾度,我們這個戲又是夏天,演員只能穿單衣,甚至是背心,演員會很遭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