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後記(第4/10頁)

至返,繕盤鰲古建群,築天星閣,以徠遠人。

星準攝《蜀山》。

《蜀山》為仙俠流,多空行之姿。星準無計,以問公。

公曰:“吾蓄雙鷹,可汝於成。”

《蜀山》大售,得票房四十六萬萬巨,公八分其一,遂為豪貲。

散之鄉人,助以民宿,使接賓旅。

獨收周鄰田池山林果木,飭整劃一,以農為事。

鴻鯀時至,卻岸漂櫓。公入縣詣令,以縱橫之術動之。合港人建凱,傑克,縣人朝安。總角之交從軍時為吏,公襄之贊劃,共治濱河新區。

越明年,閤邑安堵,永卻百年洪患。

公婚龍天氏,阿音戲之曰:“此情何出?”公嘆曰:“吾才充情拙,實未知所起,然一越而深。”

音感泣,事之終身如初好。

局事粗規,即樹集團董事會,召諸賢與細務。公半隱,日以農科自娛。

閑育江豚,朱鹮,斑鰲諸珍屬。

蜀山藏紫猇,五百載未現,遇公則出。

公親制《紫色大貓》一片,聲馳海宇。龍天合族以公為神,愈恭切。

朝廷欲舉梁公,會蜀州震,乃命梁公鎮之,續一屆。

公實多襄助,然其事不顯,名皆歸於梁公。

後世界諸酋議會曰聯合國者,其酋首函中華曰:“聖人有教:道之所短,問於人,不之恥。寡人聞大國華泱,有賢如李氏皮公君閣者。攜襤褸以步大同,其境謐謐,其民淳淳。吾環保人文二司並以為奇,命之曰‘李家溝現象’。肉食者鄙,妄乞其詳,期大國以李公見教。”

時梁公秉國,曰:“諾,有之,吾小友也。”

遂命公西行,於聯合國演講,宣“仁”。

公性詼諧,可人,長幼鹹親之,然疏放不耐修飾。

豪貴至鄉,未敢以衣貌輕公,亦未有以旅業輕鄉人者,此其德化也。

懼內,甚,每以龍首峰法王寺堪輿自解,人多不信。

又蓄諸物為寵,中有巨鰲白鯢,人以為靈。公多喻之,然亦不信。

公廢然,謂阿音曰:“教化之道,任重途遠,可謂艱澀。”

皮公運智,常起涓滴,道宗低下,法取自然。而其後滔滔,如江奔海,雖亙嶽未可斷其行。

亦有論其視曠高天,察細秋毫。起如靈蛇灰線,難究難續;終則周羅密網,事競功成。計慮每收十年之後。

性不以貲貨為吝,但有所集,則散桑梓,效陶朱公事。鄉人謔之曰:“過路財神。”

世有諸人,未解皮公所為,每舉“白蓮”“聖母”“鄉賢”以誚之。

公束帶矜莊,徘徊瞻眺,若有畏者。

俄而頤解,嘻嘻曰:“是非吾不從醫而仰藥也,或如有病,但在諸公歟?”

二子曰:“皮公有《月隱》詩傳世,觀其文可料其人:雅量高致,博韻清陳;才堪絕響,智足驚聞。然自拘田林而娛鷹犬。每預事,則推功,似懼人知者。此特天性使然哉?《經》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皮公其謂乎!”

贊曰:

“皮公澹澹,譽業煌煌;才窺管蠡,智亞平良。

化陳為雋,舉質成章;撫近彌形,徠遠有芳。

唯信是立;唯義是匡;運智如雨,端禮如霜。

儒為其裏,道曰其旁;時人毀計,令德何傷。”

《李氏宗史·龍天氏阿音傳》

龍天氏阿音者,碧峰山懸天寨人,九黎之族,其先武陵五溪蠻。

夷陵之役,五溪蠻從先主征。軍敗,入蜀。以五溪狀類武陵,告大丞相,求為族峒。大丞相許之,遂世居懸天崖。

其地古名龍天,因以為姓。

與李家溝分碧峰山勢,相去平移咫尺,而高下百仞。

風俗殊異,然亦相安,或通有無。

傳百世,而有音。

峒寨高臨絕險,勉接鳥道,民弊而貧。

音生之日,祖育僅以獸毯裹之。

幸其峒素產血米,調粥湯以哺,音因得活。

音幼性端肅,好學,誦坐經日,未嘗知倦。

育耕返,聞雛聲朗朗,喜甚,戒之曰:“然所讀者,非為一人,囡知之否?”

音拜而受,遂定志,其後縱歷苦辛,始無更易。

年十二,當進縣學,父母以巉崖絕峭,非女童所可攀越,因循不能決。

育召音問曰:“敢忘前志否?”

音曰:“志不敢忘。未信磐石不可移,而鳥道不可越也。”

遂行。

其後每發,從山神嘴天梯下,攀蕩絕嶺,如蟻附樹。

高崖下視,大江若線,丘巒如拳,雖猿猱亦怖駭,而音履之若坦途。

非唯求知,亦以堅志,故音雖年幼,其性如山。

峒人皆畏服,莫敢有以孺童待之者。

六年,錄入蜀大。

錄書至,闔寨喜聞,而育愁絕。

峒人向得育助,報以集資,終助音成學。

音入蜀都,課業之余,遊文玩之肆,見雞血藤價昂,合掌曰:“知吾束脩之所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