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入門(第2/2頁)

“這才叫‘得其門而入’。”

“兩位的做法,倒有些類似於已經走到了佛教的殿堂門口,卻停下了腳步,將那大門擦拭了一遍又一遍。”

“大門它就是大門,即使你將它擦拭得再幹凈,甚至給它塗漆雕花,弄上裝飾,它依舊只是一道大門。而你們,依舊還在門外。”

說完從茶室書架上去下三本書:“禪宗的檀越來,我都推薦這三本書。對學佛而言比較穩妥。”

“你們可以先從這本《菩提道次弟廣論》學起,如果實在不感興趣,也可以直接看這本《六祖壇經》,之後再學前一本。”

“《壇經》文字比較淺顯,並不難懂,且名言警句多,學起來不會太吃力。”

“另外,《壇經》本身分宗寶本、曹溪本和敦煌本等多種。我這裏是繕寫時代最早的新敦煌本,即敦博本。”

“既然文字本就淺顯,因此市面上眾多的壇經校釋書,那就只作為參考便可,不要以其中校釋為圭臬。”

“從自己內心出發得到的原文解釋,那才是最為寶貴的。”

“之後可以看看《金剛經》。金剛經在唐以後一直是禪宗‘印心’的佛經,它的注釋本也很多,六祖本身就有一個《金剛經口訣》。”

“若求通俗易懂,我推薦這本南懷瑾的《金剛經說什麽》。”

“這三本書,我送給你們。”

“之後對佛學的興趣起來後,可以研究一下禪宗的思想史,研究一下禪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發展和演變的,又是如何與別的思想體系發生關系的。”

“那個時候就可以看看《唐五代禪宗史》和《宋元禪宗史》,還可以讀讀《祖堂集》。”

“等到這些都看得差不多了,可以看看禪宗思想與別的思想的碰撞,讀讀《吐蕃僧諍記》,或者看看《藏傳佛教中觀哲學》。”

“還有一個好地方,那就是李家溝論壇。裏邊有關於儒,釋,道三家思想體系的一些淺見,分別由李良儲老人,石鶴道長和我講解。”

“雖然我們每次都是隨心所欲想到什麽說什麽,不過我們都在各自的領域內淫浸多年,用皮娃四爺爺,也就是良儲老人的話說,可以‘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反而更容易從這些日常話題中的細節,體悟到三教思想體系的不同,連我都很愛看。”

“還是那句話,既然都已經來到門前,大門已經敞開,那就果斷地往裏進吧。佛教禪宗,歡迎你們進入這個殿堂。”

兩位中年男子連連合什稱善,跑了這麽多廟,從來沒見有哪位引領他們入門,此番算是受教了。

李君閣在一邊暗笑,你們去的那些和尚廟,方丈主持入門沒入門都還兩說呢!

聽果山師傅說話,一向是一種享受,李君閣總覺得他的聲音似乎有一種宗教的魔力。

加上態度和藹,學問精到,從不強人所難,只是娓娓道來讓你不知不覺聽進去,兩位中年男子果然如李君閣意料那般,滿臉虔誠一副信心堅定的樣子。

果山師傅站起身來說道:“皮娃說得沒錯,我們法王寺是不接受布施的,只有隨喜功德,不過那些都要造冊登記,用於寺務和信徒佛事,不用於我們自身。”

“法王寺的僧徒,都是禪農合一,自食其力,也請兩位檀越理解。”

兩位中年人趕緊跟著站起身來鞠躬,只說這次是造次了,下次絕不再犯。

果山師傅笑道:“也沒有冒犯,經此一事,四桶油換六本書,兩位如果有心,這就真是入門了,這叫皆大歡喜。”

“雲板響了,便請跟我來吧,也請兩位去體驗一下法王寺的素齋,皮娃這大肚行者,可不就是為這個來的?他可不耐久等。”

李君閣一臉赧笑:“果山師傅,做人要忠厚,不能當著客人揭我的短。”

一頓齋飯,李君閣照常吃了四碗,別人都是虔誠體驗佛教文化,這娃是實實在在的補充體力。

出了五觀堂,就見知客僧在隨喜功德箱前看著他呵呵冷笑。

法王寺出名的趁飯施主又來了!

李君閣同樣報以呵呵冷笑,伸手對跟出來的大肚子中年人一攤:“拿來!”

大肚子中年人沒反應過來:“什麽?”

李君閣說道:“工錢啊!你們答應了給四十的!”

大肚子中年人這才反應過來:“哦哦!”

剛剛的茶室交談中,倆中年人才知道這位李大檀越是有大功德加身的。

每年四月初八,放生幾十上百萬的性命,簡直就是惡盡善滿,凈智妙圓、體自空寂,不求於世。

這樣的當世菩提啊,怎麽還好意思給工錢呢?!

李君閣可管不住人家怎麽想,從還在猶豫的大肚子中年男子手裏,一把將四十元錢搶過來。

然後得意洋洋地將錢往隨喜功德箱裏邊一丟,挑釁地看著知客僧,哼哼哼怎麽樣,老子這回是給了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