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話題(第2/3頁)

“額這一幕很熟悉呢……另外我感覺樓上要被星號兩個字……”

“要我說勾踐更厲害,後來勾踐不也打得他喊爸爸!”

“那是勾踐太陰毒!送燙過的谷子給吳國,特麽這主意誰想出來的?”

“闔閭不陰毒?不陰毒先派專諸刺殺姬僚,再派要離刺殺姬僚的兒子慶忌?”

“靠,這兩件事是有關聯的?”

“啊?哈?原來你沒看過《刺客列傳》?”

“老子玩過《刺客信條》!咋咋地!你不能因為我書讀得少就看不起我……”

“你們沒發現嗎?電影裏多少人死於魚腸劍?其實還有隱筆。”

“什麽隱筆?”

“瑤姬不是將魚腸改名叫毒縷嗎?我去網上查了,後來吳王闔閭賜給伍子胥自盡的那把劍,名字就叫屬縷!”

“我的個去!這編劇可以的,這點小細節都不放過?”

“還有還有,後來勾踐滅吳後,也把這劍送給了文種,文種仔細辨認後,發現是伍子胥自盡用的,便明白了勾踐的意思,也自殺了。”

“我靠!”

不管怎麽說,《幹將》好評如潮,年輕導演司星準,從純講故事商業片,轉到挖掘人性的嚴肅作品,的確是做到了盡善盡美精益求精,突破了傳統古裝歷史片的束縛,讓人耳目一新。

電影一個成本收益比大體的算法,一部電影要保本,票房必須在成本的三倍以上,因為院線和稅收會抽走一大截。

《幹將》的票房和《蜀山》這種自帶粉絲的IP大戲沒法比,首日票房僅兩個多億,一周的排片期估算下來,堪堪能收回成本。

然而在上映的第三天,票房突然來了一個高開,近四億的成績,逆勢走強。

因為國內第一大報,在當天刊登了評論員文章,然後第一媒體的每日新聞裏,也朗讀了該篇報道。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影視劇中的歷史》。

文章中嚴厲批評了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手榴彈炸飛機等影視劇亂象,也隱晦地對各種古裝戲肆意改編提出了批評。認為這是對中華民族歷史的極不尊重,對中華民族在血雨腥風中頑強抗爭的先輩們的無恥玷辱。

這些的確是高層大佬們的痛點,精神文明不是這樣抓的,但是又拿不出強有力的東西來說事兒。

現在好了,瞌睡送枕頭,原來不是做不到,而是沒人去做。

於是說完反面說正面,文章高度評價了《幹將》對歷史的真實還原。

裏邊的服裝,道具,歷史事件,人物性格,事件發展,雖然是以一個傳說故事為基礎,但卻和當時的歷史事件歷史背景發生地區處處吻合。

讓人賞心悅目的同時,也能體悟到當時人們的所思所想,反映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文化,他們的經歷。

最後給出了一個定性,這樣的作品,才是符合人民精神需求的好作品,才是尊重歷史,尊重人文,有責任心的,能夠正確引領時代風潮的好作品。

接下來,故宮博物院,鄂省博物館,荊楚非物質文化博物館,蘇省博物館,四家聯合推出了大型記錄片《吳楚風流》。

其中以《幹將》攝制組采集拍攝素材這個事件為脈絡,將片中的文物原型一一推介給廣大電視觀眾。

《走近科學》張老師理所當然的蹭熱度,推出了三期《春秋名劍》。

從文物考古發掘,青銅鑄造工藝,到現代精品復原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春秋青銅劍的發源演進到最後達至高峰的過程。

紹興陳劍師,先不由分說大火了一把,幾家博物館下了訂單,要求復原館藏的春秋古劍,然後配上劍裝,和文物並列展示。

這裏邊還有個說道,作品能進博物館館藏,這是大師這一稱號的必備標簽。

也就是說,陳劍師幾把劍復制下來後,就能冠上大師的名頭了,也算是天道酬勤。

所有這些,都一一反應到了《幹將》的票房上,人們紛紛走入電影院觀看這部片。

一時間,荊楚文化的奇瑰旖麗成為了老百姓茶余飯後熱議的話題。

司星準和劇組正在滿世界亂竄搞宣傳,好不容易才逮著空和李君閣視頻通話。

說起了這個事情,司星準笑道:“呵呵,還以為這次要撲街呢,看來成績還可以,三十億票房能夠保證。”

李君閣說道:“這投入產出不成比例啊,相比《蜀山》來說,投資多了可是十倍,成績卻遠遠不如。”

司星準翻起了白眼:“特麽跟你說這個說不清楚!要掙錢拍一部小成本喜劇那不好?可那樣能成名導?”

李君閣說道:“哇塞名導!二準你現在臉皮厚的城墻倒拐加炮台了啊!這話都敢張口就來!”

司星準說道:“怎麽就不行怎麽就不行?老子這幾年當當當三下,哪一下沒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