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稻子傳說(第2/2頁)

“谷子們在倉裏亂跳亂闖,最後全部乘著煙火飛上天,跑回雷公家去了。”

所有娃子都吃得呼嚕呼嚕的,只有王美嫻最喜歡聽故事還耳朵長,那邊那桌也不坐了,端著碗跑到這一桌來,擠到育爺爺旁邊聽。

育爺爺將她抱起來放自己身邊,給她夾了塊雞肉,接著說道:“稻種跑了,耇先就很惱火。想來想去,決定找雷公,讓他把稻種還回來。”

“結果雷公打死不認這個帳。硬是說稻種沒上天。”

“耇先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雷公就是不承認。”

“耇先只好回來再次準備珍禽異獸,重新拿去換,沒想到這些雷公已經有了,這回竟然不幹了。”

王美嫻眼珠子就開始轉,說道:“那就該想辦法了。穿著阿音姐姐給我買的登山鞋去雷公倉庫裏邊,只說看看,轉一圈回來的鞋底縫裏說不定就有稻種!”

李君閣就沒好氣:“換你出馬,別說稻種,只怕是雷公都給你騙下來了!人家耇先那是老實人!”

育爺爺哈哈大笑:“美嫻當真是聰明!耇先的法子其實跟你差不多,不過他想了整整九天!不像我們美嫻,眼睛一眨就來主意!”

李君閣說道:“她就是一個狗頭軍師,這方面誇她不得的。爺爺,你接著講。”

四爺爺抿了一口酒,笑道:“耇先想了九天,想出了一個主意:等稻子成熟時候,派一只狗到稻田裏去打幾個滾,讓稻種粘在狗毛上帶回來,不就行了嗎?於是古歷七月十三這天早上,耇先就派狗出發了……”

王美嫻問道:“是白大嗎?”

育爺爺笑道:“應該不是吧?不過可能是白大的祖宗也說不定……那狗要出發的時候,耇先交代又交代,要拿就拿最好的,要稻杆只有五寸高,稻穗卻有五尺長那種。”

“結果這狗是個急性子,聽完就跑,等跑過天橋的時候絆到了石頭,狠狠地跌了一跤。打了好幾個滾爬起來的時候,就把耇先交待的話記反了。跑到一塊稻穗只有五寸長,稻杆卻有五尺高的田裏,著急忙慌地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

王美嫻就樂了:“這狗真的跟白大好像也!”

育爺爺慈愛地摸了摸王美嫻的腦袋,接著說道:“雷公這時候也得到了耇先派狗取稻種的消息,已經派了九十九個武士把守在天橋橋頭。當那狗回到天橋時,立馬被武士打落到了天河裏。”

“天河很寬,又深得沒底,武士們想著這狗只有死路一條了,十二條命也泅不過去,就算過去,身上的稻子也早被水沖洗光,於是全都回去給雷公報功去了。”

“但萬萬沒想到,老話怎麽說來著?‘豬浮三江,狗刨四海!’這狗它會泅水啊!落入天河後,狗立刻便將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在水面上,然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泅過了天河,回到了人間。”

“身上的稻種確實都被沖光了,可它尾巴上,還粘著九顆珍貴的稻種!”

王美嫻就“也”地歡呼起來!然後舉起小巴掌,眼巴巴地看著育爺爺。

育爺爺納悶:“啥意思?”

王美嫻將育爺爺的手也舉起來,讓他將巴掌攤開,然後又“也”的一聲拍上去:“這表示我們贏了!”

育爺爺哈哈大笑:“原來是這樣,你們城裏小丫頭可真有意思!”

然後王美嫻問道:“育祖祖,故事講完了?”

育爺爺說道:“還有一個尾巴。就是有了稻種之後,耇先歡喜不得了,便把原先準備拿去換稻種的珍禽異獸殺給狗吃了,以作酬勞。從那時起,狗才學會了吃肉。”

“然後耇先用山坳做軛,山嶺做犁腿,巖山做犁柱,石頭做犁腳,山頭做犁把,旋風做犁索,架著犀牛,在大地上犁了九天九夜,犁遍了天下所有地方。”

“播種後,耇先日夜照料,讓那狗也一直守著田坎,不準麻雀耗子等挨邊。”

“等到古歷六月初六這天,秧尖上終於抽出了一串五寸長的稻苞。再等到了古歷七月十三,正是取回稻種一周年那天,耇先將稻子摘下來,拿一些剝去殼殼,這就得了三碗米。”

“等到米飯煮好,耇先和耇裏想到這米飯是自家狗冒著性命危險找來的,便先舀三大碗給狗先吃,自己才吃。”

“剩下的稻子就成了種子,年年撒谷栽秧,稻子越來越多,於是全天下的人都吃上了米飯。”

“後來我們苗家人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就定了一個‘吃新節’,可以是六月初六,可以是七月十三。我們寨子裏一直是按七月十三過,過完這個節,就該收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