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開秧(第2/2頁)

李君閣笑道:“這是我跟苗娃根據軍魚的習性瞎琢磨的,在清波和軍魚人工受精的時候試過,效果還行。”

孟所長誇獎道:“年輕人就是腦子靈!小呂,這套方法我們研究所也要學習學習,親魚產後存活率又要上一個大台階了!”

小呂應了,對李君閣說道:“二皮你們也不能驕傲,這是我國第一批紅吉羅種魚,一條平均產卵也就兩千粒,四十尾雌魚,滿打滿算也就八萬條,可不能疏忽大意了!”

孟所長說道:“現在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都開始嘗試漁場養殖,但是起步如此之高的漁場,你們是獨一份!好好加把勁,我們爭取把原產地都給他壓下去!”

李君閣說道:“我們一定盡力,還得水產研究所大力支持。”

孟所長心情很好:“肯定全力支持,對了,聽小呂說你們的工控系統飼配系統也非常獨到,走,給我介紹介紹去!”

一個下午大家就泡在了漁場聽取李君閣和苗娃的養殖技術匯報,晚上李君閣將一行人送到躉船安頓。

接下來幾天裏,孟所長一行開始在五溪河沿線考察,同時也是為李家溝水產研究室充實資料和研究成果,確定出幾個大的研究方向和觀察方向。

不過李君閣沒法陪同,當天晚上回到祠堂,檢查大學生們的準備情況。

小二十個人插一畝地的稻秧,這活太輕松了,之所以安排他們給全村老小蒸粑粑,就是不想讓他們覺得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半夜三點,李君閣便將一行睡得迷迷糊糊的人都叫了起來。

今天是清明,祠堂裏還有祭祖儀式,一群老外在這裏,鄉親們可能會有意見。

於是李君閣將自家的祭拜提前,獻祭,敬香,叩首,唱對,一套儀軌下來,倒也讓這群對中國文化本就崇慕的東亞研究所學子們看得不明覺厲。

祭祀完畢,李君閣領著眾人,拉著食材去山腳。

山腳四個大灶一個燉起了大骨湯,海帶絲和蘿蔔絲切的細細的,另外三個燒起了開水,一旁的芭蕉葉上摞著一堆的大蒸籠,旁邊是臨時釘起來的操作台。

周圍插著幾個大火把作為照明。

老媽李君閣開始負責將材料從大袋子裏倒進大盆,淋上油,放上調料開始和餡。

二堂嫂和王婆婆開始揪劑子。

哥大學子們開始在林婆婆的指揮教學下做豬兒粑。

這東西看著簡單其實有點小難度,只能捏拍不能搓揉,要做得好看,也得花點功夫。

所以中間也出現不少的問題,智商高手腳笨的不是一個兩個。

一通忙亂後,天色蒙蒙亮了,村子周圍的一些柴山上響起了鞭炮聲,那是各家各戶在祭祖掃墓了。

將大蒸籠放到鍋上不久,村頭路口開始出現人影,這是早早前來準備搭手幫忙的。

鄉親們的地都收歸集團,人人今天心裏都覺得空落落的,雖然自家別墅這幾天正在封頂,不是一般的辛苦繁忙,可今天還是不約而同的來到山腳看開秧。

妮媽媽他們也來了,苗漢兩家插秧隊今年是主力,然後就是跟著過來看熱鬧的早起遊客。

山上山下開秧都有一套規矩,不過山下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除了祭祀稷神,開秧歌都只剩得一首:“扯動的秧子夜夜長,長大的女子想嫁郎。指望著一年無病災喲,娃兒上個好學堂……”

其實“開秧門”準確說是從起秧開始,就是將秧苗從苗床上起起來捆紮好算是第一步,後邊放籃子裏移入稻田插秧只是後續。

不過今年水稻旱育秧技術取得成功,這前半套就沒了。

也算是一種與時俱進。

李家溝集團總裁李君閣先生德高望重,這祭祀稷神的活當然得他來。

藥師叔過來選定方位,李君閣將豬頭臘肉供上,香紙燒完,鞠了三個躬再直起身來,堂堂大總裁就不知道後續了。

好在山上的開秧歌還剩得多,妮媽媽她們清亮的歌聲隨即響起,倒也惹來滿堂彩。

然後就見林昭和吳志剛開著皮卡過來了,車上都是一塊塊的塑膠秧床,上面是壯實的稻苗。

李君閣叫過粽粑,兩人一人一邊抓著一口大蒸籠的提手,高喝一聲:“開……嘍!”

蒸汽彌漫中,一格大蒸格被拎到了操作台上,打開籠蓋,一個個白生生胖乎乎的豬兒粑站在裏邊。

鞭炮歡呼與掌聲同時響起,李家溝新一年的春播,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