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大龍燈(第2/2頁)

阿音“撲哧”一聲就笑了出來,李君閣也沒理會小準在那頭怎麽賣乖,對丁老頭四人拱手道:“又見到四位了,丁老你可是越發康健了啊……”

吳曠一把拉住李君閣:“好小子!給我蜀州掙大臉了!我跟我女兒說和你是熟人她還打死不信,今天非得來一張合影不可。”

李君閣莫名其妙:“天工獎和工美百花獎真沒我啥事,我就一後勤工作者……”

吳曠說道:“不是那事兒!是你跟阿音在島上的事兒!那青瓷燒得,嘖嘖嘖……”

李君閣這才反應過來,笑道:“那就是糊弄老外來著,李家溝隨便一個上年紀的都比我強。”

吳曠說道:“不管不管,阿音快過來,我們一起合張影,先給我閨女發過去再說!”

這就沒道理可講了,於是幾人又一起合了影,這才坐下攀談。

丁老頭說道:“聽說你們李家溝今年要搞一套全須全尾的新年民俗出來,秋丫頭邀請我們來采風,這人物入畫本不是我嘉州畫派的強項,想著來淘一些傳統素材倒也不錯。”

李鳴岐笑道:“當然饞皰豬湯也是一方面原因。”

說得大家哄堂大笑。

李君閣笑道:“來的都是客,雖然我家今年沒養豬,但是百戶民宿大搬遷,估計家家都要在搬新家前將豬殺了。”

“這幾天皰豬宴肯定斷不了,怕只怕過幾天大家就又想回白水豌豆尖涼拌摘耳根了。”

說得大家又是一陣樂。

李君閣又道:“巧了,我們李家溝的民俗恢復工作一直是王婆婆在主抓,她托人帶話,說是要找我來著,多半都跟這事情有關,我們這就去瞧瞧?”

吃過飯正好閑得無事,一行人就答應跟著李君閣和阿音往村子裏看看。

進廚房叫小準,結果這娃正在廚房裏做眉做眼假裝要洗碗。

李君閣一把揪著後領子:“不會洗就別裝了!趕緊把攝影機帶上,這個年的民俗紀錄片還得靠你呢!建德叔,這小子我拎走了啊,秋丫頭,一起吧,去看看王婆婆搞出什麽花兒來!”

跟王婆婆相約的見面地點是祠堂,繞過照壁,李君閣不由得冒了一句:“靠!”

祠堂現在成了臨時的新年民俗活動物資存放地,大鼓,大鑼,大鑔,連槍,腰鼓,花船,高蹺腿兒,獅子,笑頭和尚大腦殼,大蒲扇……分門別類擺放整齊。

最吸引人的,是兩條巨龍。

先是巨大的龍頭和一截彎曲的龍頸,拿粗竹竿穿著立在那裏,頭角崢嶸,須發賁張,金角銀牙,眼睛鼓出,鰓邊雲紋密布,整體雄麗非凡。

眼睛瞳孔處還是兩個小玻璃鏡片,可以自由轉動,簡直活靈活現。

舌頭從滿是獠牙的龍嘴裏伸出來,舌尖翹起,大嘴中虛含著一個小繡球,風一吹還呼嚕嚕直轉。

整個龍頭是竹絲編出架子,上面蒙上女紅鑲接的各色彩綢繡畫,華貴威武。

這龍頭不算竹竿,自身高度就有近兩米,光頭部直徑就差不多一米二三,相當巨大了。

龍頸後邊是長長的彩綢龍身,龍身上僅每片鱗甲都畫有四層,外三層是金銀白,再加上龍鱗底色。

背上還有鋸狀的金鰭,順著龍背一鋪十幾米。

每隔一段,就是一個竹編的稀眼筒子,安放在龍身裏邊,一根粗竹竿伸出來,方便舞龍人持握。

整個龍身做工考究,後邊還有一個盤曲的龍尾,工藝與龍頭一樣,也是一段彎曲的龍尾串在粗竹竿上,尾端是一個巨大散開的尾巴。

兩條巨龍,一赤一蒼,如同守護著祠堂的千年神獸。

嘉州四老一看就挪不開眼了:“這太精美了……完全就是藝術品啊……”

哥大五人組正圍著雙龍拿單反哢嚓哢嚓猛拍,王婆婆正在旁邊給他們講解風俗習慣以及龍身上的各種花色講究。

見到一行人過來,王婆婆說道:“皮娃,看看這倆龍怎樣?”

李君閣贊嘆到:“王婆婆,這……這簡直整大發了啊!這還是鄉下龍燈嗎?我覺得都可以送去參加工美百花獎了。喲,連睫毛都有?!”

王婆婆得意地說道:“這是老石頭的圖樣,篾匠的竹藝,村裏娘們兒的女紅,拿得出手吧?”

李君閣說道:“這也太拿得出手了,從沒見過這麽精美巨大的龍燈!等等我試一下這龍頭有多重。”

抓住龍頭下的竹竿往上頂了頂,龍頭頓時須發招搖眼珠亂看,嘴裏的舌頭抖動,繡球也瘋轉起來,嚇得嘉州四老和阿音秋丫頭都往後踉蹌了兩步:“唉嘛!活過來了!”

李君閣吐了吐舌頭:“這龍頭不得上五十斤!村裏除了我,萬大力,苗娃,怕是沒幾個能耍得起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