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蚩尤祭(第2/2頁)

阿音這一身苗家長裙實在是精美非常。

上裝就有兩層,內層為家中妮媽媽機織手染青布,外層為藍色綢緞。

衣袖、衣邊及背上均用挑、縐等繡法繡成各色圖案。李君閣對苗家文化不大了解,能認出來的,大致就有龍、虎、羊和魚、蝶、蟲等動物。

沿著袖口往上直到肘上,顏色為紅、藍、綠、黃等各色絲線一圈圈繡出的美麗花紋,就好像兩道彩虹盤繞在阿音的小臂上。

沿著托肩往上臂擴張,鑲嵌著長方形花草紋飾。

外衫整體是一件袖口寬大的無扣交叉大領衣,除了反復的紋飾外,袖、肩上還綴滿各種圖案的銀花片作為點綴。

下身是青色家機布長縐裙,外面罩這二十四條紅底繡花飄帶。

飄帶上也是各色刺繡,花、鳥、蟲、魚、蚌、蛙、龍、鳳都有。

現在的阿音,頭戴銀角,頸系亞領、佩戴著項圈,再飾以銀頭花、銀梳銀泡、銀簪、銀手鐲、銀鎖、耳環、戒指,腳穿繡花船形鞋,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少數民族少女形象。

妮媽媽和歐奶奶看著李君閣這幅憨包女婿看傻了的樣子,都不由得掩嘴偷笑。

阿音調皮地轉了一個身,頭上和肩上袖邊的銀飾發出好聽的金屬碰擊聲。

牽著李君閣的手說道:“二皮,好看嗎?”

李君閣這才還魂:“哎喲喂!太好看了!從來沒見你這樣穿過,能把民族服飾穿出這麽高雅的味道,除了阿音你再沒誰了!待會你好好給我講講這衣服上地說道,這紋飾不是一般的繁復啊,跟山下邊又完全不一樣!這要是讓許老大看見,估計要瘋啊!”

育爺爺笑道:“估計小阿音自己都說不全,我們邊走你邊聽奶奶講吧。”

李君閣翻出育爺爺家的單反相機,一家人一起往寨門廣場走去。

歐奶奶邊走邊給李君閣解釋:“我們苗家的刺繡講究主副結合,沒有單獨成繡的。就拿阿音腰上的繡花飄帶來說,一條飄帶上就有好多內容。”

“上面的蝴蝶,那是我們苗家傳說裏的創世神靈蝴蝶媽媽;下來的龍鳳牛鳥那些,是我們的圖騰,再下來就是我們世代生活的寨子,山水房屋田園五谷;再下來的那些紋飾其實不是紋飾,是先祖過黃河,過長江,然後入武陵,最後到碧峰山的路線圖……”

這個真把李君閣驚著了:“路……路線圖?”

歐奶奶說道:“是啊!你看上面還有些大小方塊,那是沿途的大小城鎮,藍色的是山,綠色的是水,黃色的是路……”

這下李君閣是真服了,這是一個用歌聲和刺繡記述歷史的民族!

看著阿音像小鹿一樣在前面走著,每一條飄帶,構圖是那麽的嚴謹有致,對稱協調;用色是那麽的絢麗多彩,明麗和諧;內容是如此的內涵豐富,融會貫通;簡直就是一副集苗民先祖的人文觀、自然觀、歷史觀、生命觀、宗教觀的完美藝術作品,體現了獨特深厚的美學理念和高雅別致的審美情趣。

歐奶奶還在介紹:“最下面的那些小人,都是神靈,有姜央,有伏羲,有蚩尤……”

李君閣搖著腦袋嘆為觀止:“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沒一樣是濫竽充數的呀……”

路上人越聚越多,都是各家主事的男人們,女人和娃子早都先一步趕到廣場聚齊了。

廣場上塔了一個木台,木台上,文化寨老負責保管的大銅鼓已經架好了。

木台一側立著一根木柱,上面栓著一條大水牯牛。

另一側,搭建著一個法台,法台周圍還用竹竿搭著一個架子。

台子周圍還搭著幾個錐形的竹木堆,李君閣仔細一看,原來全是莽筒蘆笙等樂器,上面都精心地綁紮著紅綢。

阿沖叔,阿銅,帶著幾個精壯的苗家兒郎,手持梭鏢站在台子兩廂拱衛。

見到育爺爺過來,眾人都讓開了一條道路,幾個後生開始吹響牛角號,嗚嗚聲在廣場上空盤旋起來。

全場所有人,不管大人娃子,都安靜了下來。

育爺爺走到台上,取下銅鼓邊上的大槌,開始敲擊銅鼓。

鼓聲仿佛從遠古傳來,就如同巨大的腳步聲,仿佛天外有一個巨人,一步一步朝寨子走來。

李君閣相機拍個不停,阿音在一旁低聲解釋道:“我們苗家人的傳說,祖先的神靈居住在鼓裏,這就是請神儀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