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論文題目(第2/2頁)

白嬸嘆為觀止:“Jungle,要是都是你這樣的學生,那我可是太省心了。有沒有興趣攻讀一下哥大的東亞文化專業?就憑你這兩篇論文,只要做出來,一個碩士已經輕松到手了……”

李君閣連連擺手說道:“我這屬於在魯班門前掄大斧了。Shrily,Alice,還有粽粑和芋頭,你們四個人還在求學,要多跟祖祖學學方法論。”

“學習不是我李家的長處,知道怎麽學習,這才是我李家的高明的地方,你們來了李家溝兩次了,祖祖每天耳提面命,你們只要掌握了這一點,終生受用。”

白嬸說道:“你們四個,不光是要學習李老傳授的知識,關鍵是要學習他掌握知識的方法,Jungle的提醒太重要了!”

四爺爺卻不以為然:“這娃!智足以拒諫,文足以飾非的典型!跟老寨主養的畫眉一個德性,有點功夫都在嘴上!自己都沒學出個所以然呢,還教育上別人了!”

李君閣給堵得啞口無言,四爺爺你得講公道,誰敢在你面前說自己學出了個所以然?就連老伯他都不敢如此誇口吧……

從祠堂出來,李君閣隨著大伯溜達去梯田那裏。

一路上遇到不少鄉親,都熱情地跟他打招呼。

話題當然不離他跟阿音的島上生活,輩分高的總不忘調笑幾句。

除了教訓他瞎胡鬧,讓阿音跟著在島上受苦之外,就是問他啥時候鬧洞房。

李君閣厚臉實皮的哪裏在乎這個,話裏話外的就暗示阿音其實很著急,非常著急,不過而他偏偏要吊吊胃口,以後在家裏地位才高。

這些話簡直讓老鄉們感覺太親切了,這就是李家溝男人們的標準做派啊,一個個明擺著的老婆奴,在外邊偏要裝莽。

有的打趣,有的笑罵,甚至還有兩個意味深長地拍著他的肩膀:“皮娃,你這一套很有老子們當年的風範!”

一路說笑著過來,轉眼就到了村子盡頭。

馬上入冬了,一塊塊梯田蓄滿了水,一副“潦水靜而寒潭清”的架勢。

每口田裏有一個小竹圈,那是投喂稻花魚的地方。

李君閣說道:“九個月了,這裏邊得有多少魚了?”

大伯說道:“翻年鯽魚就可以上市了,育肥了三個月,現在都在半斤左右,就是不知道城裏人吃得慣小鯽魚不,聽你大堂哥說蜀都人吃的鯽魚都七八兩上斤的。”

李君閣哈哈大笑:“大伯,這個你不用操心,不是他們喜歡吃大的,那是因為他們吃不上小的,或者壓根沒吃過!那些魚都是眉州年總他們搞出來的玩意兒,光長了魚樣子,沒長成魚味道!”

轉眼一看山腳下好些白點,起碼有上百只的水鳥。

李君閣指著那些說道:“大伯,怎麽這麽多鳥?”

大伯笑道:“獵戶的老話,是好肉誰都喜歡,稻子割了後這裏鳥就多了起來,我們在山頂上修了個鷹棚,平日裏都是金毛麻頭輪班看著,今天不知道這倆上哪兒去了。”

李君閣摸出鷹哨來一吹,這還了得,爸爸回家也不是你們不做作業的理由,都給我回來幹活!

倆扁毛還以為有啥好事,屁顛屁顛地飛過來,結果李君閣一個喂了一條小魚,指著那群水鳥說道:“都給我轟走,然後誰值班誰守著,五溪河裏魚那麽多,跑來禍禍我的稻花魚還有理了!”

看著金毛跟麻頭兇神惡煞地向水鳥群撲去,李君閣一副地主放狗咬了窮人後的得意模樣,跟大伯一起轉回。

大伯家三個兒子,李君閣又打聽了一下三個堂哥的情況,知道大堂哥的河鮮館生意很好,二堂哥的船兒面也是賣得風聲水起,小堂哥被阿沖叔拉到苗寨幫忙搞木樓改造去了,都沒在家,很忙。

這才和大伯告辭,準備去農家樂看看,順便拜訪下幾位大師。

來到村尾,遠遠就看見劉爺跟他招手。

李君閣三步並作兩步趕過去,拉著劉爺的手:“劉爺!倆月不見怪想的,我杜姐還好吧?”

劉爺笑呵呵地說道:“還好還好,不過得你這麽久的照顧,我們這就要回去了!”

李君閣說道:“別呀!這是住膩了?還是我這小老幺照顧不到?”

劉爺瞪了他一眼:“你龜兒在島上跟阿音過昏頭了吧?日子都忘了?你杜姐這就要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