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三角尺,泡菜(第2/2頁)

尼安:“繩索被Jungle用來制作成了一種似乎是釣魚的工具,那工具也非常的奇特,長度竟然接近百米!就是沒有魚鉤,不知道效果如何。貝爾,你在野外常常隨手使用能得到的材料制作捕獵工具,這個東西你見過嗎?”

貝爾:“呃……沒有,這可能是中國特有的東西,而且是流傳不廣的一樣東西,不然我在中國待過這麽久,不可能不知道。”

盧恩:“還有那個神奇的壇子和墨盒,今天也揭曉了謎底,原來墨盒是用來取得直線的工具,真是太巧妙了。而壇子竟然是用來腌制菜蔬用的。”

貝爾:“對,Jungle和Ingris對材料的使用真是令人嘆為觀止,他們從來不浪費一點材料,廢竹絲,廢麻纖維,都被Jungle泡了起來。”

“總所周知,芋頭梗中的物質會讓人皮膚撓癢,食用後會喉嚨刺痛,是不能作為食物的,我不知道他們怎麽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壇子,就能將芋頭梗變為食材,或者另有用途?”

盧恩:“貝爾,你在懷疑他們的做法嗎?”

貝爾:“不不不,自從我在中國見識過各種大豆制品後,我對中國人的食物加工能力絕不會有任何懷疑,啊,麻婆豆腐,那真是好吃到味蕾爆炸!”

尼安:“說起中國菜……今天的他們的晚飯倒是挺豐盛的,兩個菜,一個湯……而且看上去很好吃的樣子……”

貝爾:“是的,如果說我在大城市的餐桌上見到那幾道菜,我也會給餐廳打出高分,它們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荒野求生欄目裏!想想我在野外,吃的都是些什麽……”

盧恩:“嘔……”

尼安:“嘔……”

……

荒島的地十一天,早上起來,李君閣照例燒窯,燒制杯子和小罐子。

等阿音起來,兩人喝了點粥,挑著水桶去湖邊。

然後阿音洗衣服洗麻,李君閣砍竹子,坐在湖邊編織出幾個大魚簍。

然後又將一根長竹筒留下一個長把手,前邊的竹竿去掉一半,剩下一半剖成絲彎起來,拿細竹絲編織成一個口很大底很深的大抄子。

在竹筏前頭放上淺筐,竹筏側面系上一個大魚簍,李君閣從岸邊開始收魚卡。

還是按老樣子,粗線盤在外圍,魚卡去掉葦圈放中心位置,這東西最怕熊孩子和貓狗,一旦弄亂解起來那叫一個麻煩。

魚卡這活,講究的就是一個不急不躁,優哉遊哉。

收了七八米線,淺水區一過,就開始上魚了。

首先上來的是一條半斤多的羅非魚。

在魚卡的收成裏,這就是小魚了。

因為魚卡較大,小魚不容易被彈到。

將羅非魚拎到魚簍上方一抖,魚就掉進了魚簍裏。

又收了兩三米,又上來一條,是一斤多的鯉魚。

這就要用到抄子了,先掐著繩子讓鯉魚遊來遊去的卸力,直到溜翻了,才伸出抄子將魚抄進去,將魚拎出水面。

抄子的竹絲要細密一些,魚躺在裏邊的舒適程度,決定了它的掙紮程度。

一手按著抄子裏的魚,一手將魚卡從魚嘴裏拉出來。

然後將鯉魚放進魚簍裏。

接下來魚越來越多,好幾種魚都不認識,但是應該都是鯉科雜食性魚類,最大的兩三斤,小的也一斤以上。

其中有一種跟軍魚很相似,不過魚鰭泛紅,魚體也有些發紅,漂亮非常。

有一種像武昌魚,不過體型小些,也就一斤左右,所有魚鰭也都是艷紅色。

還有一種又粗又圓,長得胖乎乎的,身上有鱖魚那樣的花紋,不過深淺不那麽明顯,整體成棕色。

這魚一看就是肉食性魚類,追食被誘餌吸引而來的小魚時,誤打誤撞撞上來的。

還有幾條類似梭子型,體側有四塊黑色的鱗片,組成一個菱形,這魚常看釣魚欄目的李君閣太清楚了,叫鯪魚,中國廣東一帶算是家魚的一種。

任何水體中,都是草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遠比肉食性魚類多,這湖裏鯰魚都那麽多,更別說這些了,幾乎是每隔一個魚卡就有一條魚。

這樣的收成,讓李君閣喜出往外,當年四爺爺和自己爺爺一網下去,摘魚從中午摘到晚上的心情,終於能體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