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哥大五人組再次到來(第2/2頁)

李君閣笑道:“這叫生活體驗懂不?走了啊,回去還有一大堆東西要收拾呢!”

拎著幾把鐮刀,李君閣先將倆妹崽和白嬸送到四爺爺那裏,拉著沒歇腳的粽粑和芋頭:“走,今天就有得活幹!”

回到家中,老爸已經將手工收稻子的東西都翻出來了。

見到幾人回來老爸就抱怨:“好嘛!家裏啥小農機都置辦齊全了,你們又要玩手工,這不是折騰嘛!這些東西你們自己收拾。我去梯田那邊準備準備,下午親家母要帶著人來村裏,明天開始收梯田,我跟你大伯還得去那邊招呼著!”

奶奶笑眯眯地看著一敞壩的工具,說道:“思齊你去吧,娃子們我來教好了,好些家夥事皮娃都不會使,更別說粽粑跟芋頭了。”

李君閣看著一地的家夥也有些麻爪:“奶奶,別說使,有些我都沒見過,那個泥巴家夥是啥?”

奶奶笑道:“那個叫礌子!是碾米脫殼用的,不過好些年沒用了,要用黃泥修補修補。”

李君閣說道:“那奶奶你指揮!我們從哪裏開始幹?”

奶奶說道:“你先去拎兩桶黃泥!粽粑芋頭先幹簡單的,把那邊的那堆席子刷幹凈!”

兩人屁顛屁顛地抱著竹席去魚塘邊刷席子去了。

奶奶這邊拿著刷把將礌子上的揚塵全部刷去。

等到李君閣挑著兩桶黃泥回來,奶奶對李君閣說道:“把礌子打開來,看看礌齒還是好的不,該修的修該補的補。”

礌子就跟石磨一個造型,高度也跟石磨差不多,不過直徑比石磨大了很多,也分上片和下片,不過外圈是用竹絲編起來的,中間是填實的黃泥,黃泥幹後變成一個土磨子。

將礌子翻開,李君閣發現,礌子裏邊同樣有磨齒,不過磨齒非常精巧,是一根根竹篾,竹篾周圍同樣封固著黃泥,看著這玩意兒,居然還給人一種手工的美感。

李君閣奇怪道:“我們家不是有石磨嗎?幹嘛還要用這個碾米?我看造型都一樣啊?”

奶奶笑道:“谷子一過石磨,那就成米粉了,石磨牙齒太硬!這個就不會,能把米脫出來又不傷米。竹子和泥沒有石頭硬,就是齒容易損壞,得經常保養才行。”

李君閣點頭,勞動人民的智慧真是杠杠的。

奶奶一邊刷礌子的齒,一邊說道:“可別小看這玩意兒,老時間裏,第一等的人家家裏有牛,有石碾,有碾場,他們碾米就是用牛拉石碾。”

這東西李君閣見過,在大伯家就有,碾子有半人高,碾場都碾出印子來了,小時候李君閣沒少在上面爬上爬下。

奶奶接著說道:“二等人家,家裏是攆槽,老長一個石槽,上面用繩子掛著石磙,兩個人分別站在兩頭,來回推動石磙,將谷子殼脫掉。”

“三等人家,就是用礌子了,家裏最窮的,那就直接用碓窩舂了。”

李君閣點點頭,這不同的加工工具,對稻米的加工量是不一樣的,用什麽工具,直接反應出家裏有多少地,收了多少谷子。因此打米的工具,能直接說明家裏的經濟情況。

礌子刷幹凈,奶奶檢查了一下,說道:“好些年沒用了,有些齒得換掉,這裏,還有這裏這裏,要補泥,皮娃你就照著別的齒的樣子,給這些都補上。”

這時哥大二人組將席子刷幹凈回來了,奶奶指揮他們將席子晾上,又去刷收稻三件套。

所謂收稻三件套,就是絆桶,擋席,木架。

夾川老話裏“絆”就是“摔”的意思。

絆桶,是一種靠人力操作,將谷粒從稻穗上脫下來的工具,像一個無蓋的口寬底窄的大鬥,上邊四角各有一塊伸出來的用於抓手的木板,很像四只耳朵。底部還有兩塊木板,方便在稻田泥地裏滑行。

擋席,就是插在絆桶一端的大席子,用來遮擋飛濺的谷粒。

木架,這是用來摔打稻禾的工具,形狀如同一架小木梯。

將木架斜搭在絆桶裏邊,健壯的男人們雙手握住一把割好的稻禾,兩人一組,並排而立,舉起雙臂,將手中的稻谷狠狠地摔在面前的木架上,經此一“絆”,稻粒立即簌簌落下,進入桶內。

絆桶有小半人高,李君閣害怕奶奶彎腰閃失,趕緊將刷把接過來,將絆桶裏外裏刷得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