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桫欏葵菜四月萢(第2/2頁)

唯唯是北方人,沒怎麽見過這個,問道:“藥師叔,這是什麽野菜啊?”

藥師叔說道:“這個還真不好說是野菜還是家菜,跟血皮菜一樣,我們田間地裏也在種,野外不時也能遇到。”

李君閣笑道:“這個菜其實唯唯你應該很熟悉,只不過在書上背過就算,不知道就是它而已,這菜我們叫冬寒菜,學名叫葵菜,在還沒有白菜的時代,它是中國人的主要蔬菜,一年可以有三次收成,六月種的叫‘夏葵’,九月種的叫‘秋葵’,正月種的叫‘冬葵’。地位跟現在的大白菜差不多。”

唯唯訝異道:“竟然這麽厲害?”

李君閣道:“那是,最早的《周禮》,《左傳》,到《詩經》,《樂府》,再到唐詩宋詞裏頭,多得不要不要的。”

唯唯說道:“是嗎?我怎麽一點不知道?”

李君閣哈哈大笑:“‘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你應該背過吧?還有《十五從軍征》先說‘井上生旅葵’,再說‘采葵持作羹’;白居易《烹葵》裏‘貧廚何所有,炊稻烹秋葵。’說的都是它了。”

唯唯大張著嘴:“我們老師給我們講‘青青園中葵’的時候,配的是向日葵的圖片。”

李君閣笑道:“這就沒辦法了,錯教錯學,不過現在的老師水平高了,應該不會再犯這種錯誤了吧?”

藥師叔卻搖頭:“難說,這東西在《本草綱目》裏就說過,‘今人不復食之,亦無種者。’估摸著就我們西南一帶還比較熟悉。”

唯唯拿手機拍了一些圖片發微信,說道:“這個得給大家科普一下,哈哈哈,別再把那詩當向日葵背了。”

李君閣笑道:“你別說葵菜跟向日葵還真有相似的特性,所謂‘傾葉向日,以蔽其根。’,後人拿‘葵藿向日’來表明對君主的忠心,不過指的是葉子而不是花,這也是現代人們容易將葵菜和向日葵搞錯的原因。”

張老師笑道:“二皮,你真該在那幾個山谷的野菜辨識牌子上增添上這些,各種野菜的古代名稱,記錄他們的詩歌,發生在它們身上的故事,我覺得很有趣呢!”

農大三人組也不住點頭,都說張老師這個想法不錯,以後人們帶著孩子來李家溝采野菜的時候,也能增長見聞。

李君閣當然從善如流,答應回去就搞。

到了梅林,藥師叔跟苗娃又在幾塊大石頭上發現了一些小木耳一樣的東西。

這是石耳,這東西比木耳可難得多了。

藥師叔說道:“好東西啊,燉雞最好了,養陰潤肺,清熱涼血,不過今晚只能拌蕨菜了。”

李君閣說道:“這玩意兒有講究,不配姜就不好吃,待會就做一個姜汁石耳拌蕨菜。”

到宿營的時候,李君閣熬了一大鍋冬寒菜臘肉粥,再弄了個姜汁石耳拌蕨菜,大家就這麽著對付了一頓。

碧綠的葵菜粥看著喜人,喝著噴香,唯唯說道:“這葵菜粥很好喝啊,而且好像粥都變得滑滑的了。”

藥師叔說道:“唯唯還真說對了,古人很早就發現它的粘液可以增加湯粥的潤滑度,古代道家十日就要食用一次葵菜,用來調和五內。”

丁教授跟李教授笑道:“那可得多喝兩碗,說不定就得道飛升了。”

吃過晚飯,時日尚早,大家又在林子裏散步,梅林裏梅樹的葉子已經長開了,樹梢上接著一個個小手指尖大小的梅子,毛茸茸的很是可愛。

藥師叔笑道:“來得早了點,梅子才起蒂蒂,不然唯唯又有口福了。”

李君閣笑道:“四月入山,還怕沒果子吃不成?唯唯我們找去,桑葚什麽的都是一般般,我們采四月萢兒去。”

現在天黑得開始晚了,反正也是閑著,大家就沿著山谷瞎逛,沒一會就來到一個向陽的坡地上。

大家在這裏見到了一株植物,密密麻麻一大叢,占地兩米見方,枝幹較細,上面很多細刺,葉子邊緣有小鋸齒,上面掛滿了紅色的小漿果子。

李君閣說道:“看,這一棵上熟透的,就夠我們全體人民吃一頓了。”

大家開始嘻嘻哈哈地摘果子,張老師邊摘還邊問:“皮娃,這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