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講法(第2/2頁)

就聽奶奶老爸老媽一起申斥:“胡說八道!”“亂說!”“趕緊跟師傅道歉!”

果山師傅哈哈大笑著擺手:“皮娃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你們善信也該聽一聽才對。”

說完又給眾人添上一杯茶,耐心說道:“關於比丘能不能吃雞蛋,早在晉朝時就有人辯論過這個問題。我只能根據我的修行經驗來跟大家說一說。”

“首先是不殺生是什麽道理,佛教經論戒律之中,世尊已經說得很清楚,佛弟子持‘不殺生’戒,是慈憫一切眾生。”

“記住了,不殺生是戒律手段,培育慈憫一切眾生的‘大慈悲心’才是根本。”

“古代僧團修行,實行托缽制度,托缽時,齋主供養什麽就吃什麽,並無分別心。現在泰國、錫蘭這些小乘佛教國家,依舊保持托缽制度。”

“大乘佛教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區的出家人,已不再托缽了。然而古代物資匱乏,因此不能挑剔,所以三凈肉,在不得已的時候是可以吃的。”

“三凈肉指的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就是平常齋主們所供養的。有時還因為是在深山中修行,總有缺乏食物的時候,因此佛還又加上兩種:一是‘鳥殘’,即鳥獸吃剩下來的動物肉;一是‘自死’,自己死的。合稱為‘五凈肉’”

“記住第二個概念,食‘五凈肉’的前提是‘不得已’。”

“相傳梁武帝讀《楞伽經》,經雲‘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食眾生肉’,他讀了非常感動,自己發願吃長素。他是佛門的大護法,又以帝王之尊推動‘素食’,於是很快就影響了華夏整個僧團。這個運動推展得非常成功,不但出家的佛弟子接受,連在家信徒也接受了,形成中國佛教的這一特色。”

“記住了,這裏又出現了一個關鍵詞,‘不忍’。”

“接下來我們說葷素,葷所指的不是肉類,肉類有個單獨的字,叫做‘腥’,《梵網經》講得更具體:‘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葷就是這五種蔬菜。這是因為佛家戒絕一切肉體享受,帶濃烈氣息的菜蔬也是享受的一種,因此需要戒絕。俗話裏的‘不沾葷腥’其實是說的兩種戒律。”

“知道了這幾個概念,我們再來說佛法,佛法的根本是什麽?是保護‘清凈心’、‘平等心’、‘大慈悲心’。”

“再說回雞蛋和牛奶的問題,雞蛋是雞辛辛苦苦生出來的,牛奶是牛身上產出來哺育小牛的,我不是因為懷疑它們有生命,吃了會犯殺生戒而不食,我是因為我自己‘不忍’,而不食。”

“雖然雞生蛋後可能就忘了,牛奶擠出來幹什麽用牛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因為‘我’,‘不忍’,因此我依然不食。”

“同樣以理推之,雖然最初只規定佛子不得食五辛,那辣椒,胡椒之類的就沒問題了?既然我們理解了戒五辛的目的是戒絕肉體享受,那麽該不該吃後來這些東西,那就是顯而易見的了。”

李君閣合什道:“明白了,先賢經典上的‘慎獨’,李家‘敬對先祖,但思己事’的家訓,跟師傅你說的這個道理有相通之處。”

果山師傅滿意地點頭道:“哈哈哈,跟你說話真是相當容易!剛剛那道理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佛教徒,為了能吃到雞蛋牛奶,而去研究沒受精的雞蛋是不是生命,喝牛奶算不算沾了腥,這本身就已經跟培育‘大慈悲心’的目的南轅北轍了。”

說完又對奶奶良子她們擺手道:“當然這些,只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我不會強行要求信眾戒葷腥,如果修為不到,強行持戒,反而會生出‘嗔怨心’,這就不但不是進步,反而是大大的退步了。”

奶奶跟良子都合什稱善。

果山師傅接著對李君閣說道:“大乘經上主張,一切事相上可以通權達變。如果沒有高度的權智,應用在待人接物上,如何能弘揚佛法利益一切眾生呢?”

“因此,弘法利生必須‘觀機’,認識時代與眾生的根性。這也是我為啥關注時政,關注你們李家溝發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