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打工的回來了(第2/2頁)

而過年的時間一般都定為七天到一個月的,但無論長短,都是單數的日子。

因此如果明天下午再不下山,那就還得再多呆一天了。

其實接下來活動還很多,懸天崖雖然高,但是也有山下上來串寨的,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來到寨子裏。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這邊,這邊則由育爺爺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

然後在對方再次吹奏蘆笙並跳踩堂舞作為進村儀式,這邊也以吹蘆笙踩堂舞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

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體育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或者去林子邊“遊方”,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不過遺憾的是李君閣這次又看不到了。

第二天傍晚,在苗寨過完五天後,李君閣跟阿音又回到了李家溝。

夾川農村管農歷十一月叫冬月,十二月叫臘月,日子進入了寒冬臘月,也就意味著離過年不遠了。

冬月裏一般把挖紅苕和種小麥的活路做完,大的農事基本就算沒有了。李家溝情況稍微特殊一些,需要修剪果樹,清理魚塘,檢查水渠,巡山,有竹林的人家開始準備挖冬筍,不少男人在綠島木樓工地做工,女人在幫李君閣家打零工,裝米,包裝鹹菜豆豉。

說是冬閑,農村只要你願意找事情做,那是不可能閑得下來的。

外出打工的人已經陸續回來了,村裏又添了不少的人。

趁家主話事人都回來了,李君閣大伯阿音這幾天都在跑這些人家,逐一敲定村後山坡上千畝梯田租賃的問題。

好些人家挺猶豫,倒不是不願意租給皮娃,而是當心皮娃回不了本。山上那些地,種啥虧啥,鄉親們是種傷心了。

阿音跟李君閣主動告知鄉親們李家溝富硒帶的情況,說是今年先試試水,如果明年情況好的話,後年都帶著鄉親們種。還將租地價提到了四百一畝,不用擔心不給錢,簽了協議後立刻兌現。這些人家裏如果翻年有不願意出去打工的,就幫李君閣照顧那些田地,也是一項收入。

絕大多數人,可以說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有的建議皮娃改種果樹,有的建議皮娃改種茶山,那些地多租給皮娃幾十年都行,錢先欠著,按年給都可以。

不過這就跟李君閣本意不合了,不搞點短期項目,讓鄉親們當年看到效益,這積極性就帶動起不來,到時候滿李家溝就自己一個富得打個屁褲子上都是油圈圈,又有啥意思呢?

因此只是一一謝謝了鄉親們的好意,只說先試種一年,要是不成再乖乖改成果林茶山。

見到皮娃這麽倔,鄉親們也就簽了,好些還拉著皮娃傳種地經,你娃讀書雖然可以,但是伺候莊稼還得聽我們嘮叨嘮叨。

李君閣就這樣一邊聽著鄉親們嘮叨,一邊插科打諢。阿音也不時插上幾句嘴,順便宣傳下過節的注意事項,交代兩句現在來村裏的遊客越來越多了,帶人接物也要稍微注意一下子,不要給李家溝拉稀擺帶什麽的。

兩個小的人性都不錯,回村的鄉親們對村裏的變化太滿意了。

以前好些荒廢得如同鬼屋的地方,現在都熱鬧得不要不要的……

坐在門口叼個旱煙袋子,修個籬笆啥的,都有遊客來拍兩張照,有時還要看上半天問個究竟……

聽家裏人說今年沒蟲茶喝了,都被皮娃收走了;豆花飯也要省著吃,新豆子也被皮娃收走了。老子回家居然沒豆花飯吃沒茶喝,這敗家娘們是要打翻天印嗎?

可婆娘還有話說,人家皮娃收茶的價比盤鰲鄉賣出來的價格還高,豆子賣了拿筆錢,做豆豉紅豆腐,包包裝打打零工又是一筆錢,瓜娃子才不幹呢!

聽說自家婆娘還常可以做做針線活,這又是一筆,裏外裏一算賬,老子在外頭省吃儉用的,拿回來的錢居然沒驚喜了,婆娘在家裏掙的,差點點就能跟老子打平……

好在現在去夾川方便了,皮娃弄了艘船,豆花飯可以去夾川縣城裏吃……

雖然船頂上的大畫怎麽看怎麽滑稽,好歹也是我李家溝娃子們的手筆不是?心裏頭雖然覺得不咋樣,可但凡縣城裏頭有人問起,那必須昂著頭挺著胸脯,這就是我們李家溝的船!滿夾川獨一份!就問你羨慕不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