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蹺腳牛肉(第2/2頁)

朱朝安直嚷嚷道:“媽蛋不管什麽砂鍋火鍋吃完,誰不是臉蛋粉嘟嘟嘴唇紅艷艷的!別窮酸了趕緊上菜!這都餓了!”

這就是不講理了,鍋子一上來李君閣立馬恨恨地給他煮了拳頭大一塊蘿蔔放碗裏:“沒文化,只配吃蘿蔔!”

都吃飽了,三對情侶這才各自散開,李君閣對阿音說道:“阿音,我們去哪裏溜達一會兒?”

阿音說道:“要不我們沿著濱江路走一會兒吧,聽說上遊修了一個荔鄉廣場,這都還沒有去看過呢。”

李君閣一點意見沒有,兩人便手牽手沿著濱江路閑逛。

濱江路修在高高的江堤上,九二三年的大洪水,淹了小半個夾川城,夾川縣政府痛定思痛,決定將河堤加高,於是對開發商承諾,誰來修建河堤,那麽河堤後面相應地段填平後就歸誰開發。

此舉直接將夾川縣的臨江的老河街埋入地下,整體將河堤提高了幾十米,夾川縣治沿長江江岸向後推了上百米,重新在上面修建了濱江路一幢幢江景房,防洪水平從抗二十年一遇一下子上升到了抗百年一遇。

不過古色古香歷史上千年的老河街,就跟發生在它身上的那些老故事一樣,從此堙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李君閣一邊陪著阿音散步,一邊跟她講述這濱江路下老河街的故事。

阿音停下腳步,指著幾十米下的長江說道:“二皮,我覺得政府的做法是正確的,你看看現在的江堤,全是石條水泥加固的,再大的洪水也漫不到濱江路上來了,夾川的老百姓受洪災影響了上千年,如今再沒有這方面的擔憂,這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啊!”

李君閣點頭道:“確實是好事啊,只不過老河街上多姿多彩的市井故事,北門口,南關上,馬街子,大鹽倉這些老名字,以後就只能在縣志中讀到了。今後的孩子們,可就只曉得夾川有個濱江路嘍!”

阿音笑道:“其實這問題也好解決,你趕緊成為人大代表吧,到時候你給政府提議,在這些地方的原址上刻石為記,寫上曾經發生的故事,讓大家在濱江路上散步的時候就可以讀到,這樣多好?”

李君閣搖頭道:“可別,一個李家溝我都還操心不過來呢,我就是說上一嘴而已。”

兩人繼續向上遊前行,深秋的江水清澈寧靜,水流不寬,江灘廣闊。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很多人在江灘上散步,拍照,娃子們在江邊扔石頭,壘沙堡,做遊戲,一派歡樂悠閑的景象。

偶爾一位釣魚人,被娃子們扔水裏的石頭驚跑了他的魚,一通怒吼,嚇得娃子們尖叫著四散奔逃。

娃子們的尖叫又驚起了幾只白鷺,輕盈的飛起來,向上遊遠處飛去。

來到荔鄉廣場,這裏是類似古希臘階梯劇場一樣的設計,每一個階梯同時又是座位,可以供人坐下休息。

四角擺著幾個石雕,分別是飛騎上京,宮女回望,黃門獻果,貴妃含笑。

李君閣來到貴妃的雕像前面,對阿音說道:“大家都知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記錄的是唐代天寶年間,涪州進貢荔枝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早在漢代永元年間,就有皇家要求交州進貢荔枝的故事,而之後的清末年間,又有廣州為了讓慈禧太後吃到新鮮荔枝,直接將整棵掛果的荔枝樹移到大瓷甕裏發送京師的故事。還真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啊。”

阿音說道:“我知道夾川古稱符陽,怎麽變成涪州進貢荔枝了?”

李君閣說道:“涪州就是現在產榨菜的那個地方,那個時候蜀州出路艱難,因此只能從我們這裏發運,趁洪水沿長江東下涪州,然後從涪州經達州取道西鄉,最後走子午道入長安,全長一千多公裏,耗時七天,這就是史書中記錄的‘荔枝古道’了。”

“這條古道上有個平昌縣,荔枝古道在這裏要經過一條山溝叫‘竹筒溝’,聽這名字你就知道有多險,史籍記載當年運送荔枝的隊伍經常在這裏被搶劫,還因為剿匪發生過惡戰。人們在那裏修了個荔枝菩薩廟,保佑荔枝平安運出竹筒溝,當地還有一首童謠:‘上了雞公寨,荔枝在不在;進了竹筒溝,荔枝就要丟;過了化米梁,荔枝才穩當’。”

阿音怒道:“那這唐玄宗也太過分了,為了討好自己老婆,花這麽大代價修了一千多公裏的道路,沿途還這麽兇險,這荔枝那楊貴妃怎麽就吃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