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釣友跟釣友媳婦(第2/2頁)

將漂餌拋到幾十米開外,餌料會慢慢融散,插在餌料上的鉤子會散落下來,在霧化開的餌料帶中搖曳。

餌籠離水面只有一米多,被大浮漂拉著,沉不下去。

白鰱花鰱都是濾食性表水層魚類,聞到味道後會過來在餌料的霧化區裏大口吞食,會順帶將鉤子吞進嘴裏,然後就上鉤了。

這兩種釣法都是懶人釣法,靠的就是一個“守”字,不累,而且一旦有收獲那就都不會太小。

所以得用帶輪子的竿,大魚上鉤要線很厲害,手竿是控制不住的。

菜頭被大夥兒趕得遠遠的,生怕他把花白鰱招進灣子裏來毀了自己的窩子。

菜頭氣得大罵:“靠!有本事老子釣到了你們中午都別吃!”

太孤單了,太寂寞了,非得拉著李君閣陪他玩。

李君閣一邊用手團著餌團,一邊幽怨:“我說你來洗我的榜,還讓我打下手,這是什麽道理?”

菜頭得意得很:“少廢話趕緊,現在老子是上帝,好好伺候著!不然大爺就向阿音投訴!”

李君閣白眼直翻:“算了,老子釣不成魚,幫人搓餌也算過癮了。”

等到李君閣將餌籠掛到海竿線上,菜頭打開線杯,將竿子小心翼翼地舉過頭頂,然後猛地一掄,餌籠被高高拋起,劃出一道長長的拋物線,落在大灣口的正前方。

兩人坐下來,一邊盯著大浮漂一邊扯閑篇。

菜頭說道:“我說二皮啊,一般自然水域花白鰱很少的,你們李家溝多不?”

李君閣說道:“沒有很多,就葫蘆溪大小湖浮遊生物多些,水體也比較安靜,這裏藏了一些花白鰱,我們平時都不怎麽釣這個魚,河鮮裏它味道算差的。釣友們也不喜歡釣,主要是不過癮,一條就過五斤了,再釣到別的就帶不走了。”

菜頭感慨道:“我靠,人家其它的水庫是老板放苗子養花白鰱,為了經濟利益不讓人釣,老板怕虧了;你這裏是釣友不願意釣,釣友怕虧了。”

李君閣哈哈大笑:“其實即使是自然流域,只要你不用小眼絲網,不電魚,不毒魚,這魚是怎麽也釣不完的。”

菜頭撇著嘴:“說得這麽輕巧,那為啥這麽多河流現在都沒有什麽魚了呢?”

李君閣說道:“我想首先是汙染吧?其次就是釣獲不分大小全帶走,還有電魚,毒魚猖獗,處罰不力,河道管理不善,才導致了這種現狀吧?”

“以上這些,偏偏在我李家溝都不是問題,首先紅水河流域就沒有汙染,我們這裏就更幹凈了。”

“其次是我們這裏的民風了,當然這也不是說李家溝人素質就多高,還是因為交通封閉,你弄多了也賣不出去,想吃了河裏隨時都有,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取大留小,沒有用小眼絲網的習慣。”

“等到交通通暢了,五溪河卻又被我承包了,換別人來肯定可勁打撈,可是我偏就要依著老規矩,這就把五溪河水產資源保了下來。”

“當然這也不是我自己素質多高,而是我承包了這麽多年,不能涸澤而漁啊,而且通過釣魚吸引來的客人,會帶動我李家溝的經濟,十年下來,我想其實並不比撈魚差。”

“再有就是管理了,首先是我們自己在網站上,在村子裏帶節奏,宣傳環保,宣傳我們制定的制度。所幸現在的大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了,輿論都是支持我們的,節奏帶起來了,大家其實也挺自覺的。”

“還有就是我們掌握了交通,控制了出路,即使有不自覺的人,魚獲多了也帶不出去,因此管理難度比其它地方輕了很多。”

說完嘆了一口氣:“大致就是這樣了,社會輿論大環境的轉變和政府對這方面的重視,這是天時;環境封閉,出路單一,管理方便,這是地利;民風傳統和鄉親們的理解支持,還有釣友的自覺,這是人和。三方結合,這才僥幸保住了五溪河這一方凈水啊。”

菜頭也感嘆道:“看似輕巧,實則不易啊,其它地方少了任何一項,就是魚凈蝦光的下場!”

李君閣說道:“是啊,所以我雖然只承包了十年,卻希望能通過這十年把李家溝的發展模式摸索出來,怎麽保住五溪河和後邊的碧峰山,考驗智慧啊!”

菜頭也心懷惴惴:“只有一條路,二皮,除非你能讓鄉親們的收入超過向青山綠水瘋狂搜刮帶來的收入,否則真的壓力山大啊。”

李君閣搖頭道:“這也算另外一種‘倉廩實而知禮節’的解讀方式了,唉,盡人事,聽天命吧,哎喲浮漂有動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