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論菜

李君閣點頭道:“嗯,這個好,熱鬧又不浪費,大伯考慮得周到。”

又指著豆腐道:“這是壽席,這個不忌諱嗎?”

劉三高說道:“舊時壽事席喜事席白色菜都是不能上桌的,白事席米糕豆腐泡鳳爪之類的又都不能少,不過這熊掌豆腐是豆腐炸成金黃後才入菜的,跟鹵鳳爪一樣不會有忌諱。這是因為四祖宗喜歡這個菜,特意叫加上的,算是個改良吧。”

李君閣說道:“行,那就沒問題了,劉叔那就辛苦你跟王叔了,事後少不了有個紅包,對了,這九鬥碗梁鄉長是申請了非遺的,這次宴會省裏市裏都來人,縣裏書記縣長估計都要到場,這次宴會弄好了,讓他們有個直觀的印象,也更好通過。”

劉三高高興得見眉不見眼,說道:“哎喲,這就是要露大臉了啊!皮娃,你說這非遺申報要是真得能成的話,那我是不是也能混一個什麽名號啊?我這可也是祖傳的手藝噢!”

李君閣說道:“你說的是非遺傳承人吧?這個完全有可能喲,對了,你這菜單裏鬥碗品碗這麽多,到底哪些才是正宗的九鬥碗啊?光會做菜可不行,要能理清其中的門道脈絡,那才有做傳承人的資格。”

劉三高說道:“這個我可是門清,不過老時節哪裏有這麽多菜式啊,主料就是豬肉!如果有雞肉,鴨肉那就是上等席面了,蜀州深處內陸,要是再有點海帶金鉤點綴,那就成了海菜席,整個夾川都要鬧動的!”

“老樣式叫‘三蒸九扣’,三蒸指的是烹飪手法,分清蒸,粉蒸和幹蒸,九扣指的是九個經典大菜:清蒸鑲碗、清蒸酥肉湯、鲊肉、扣雞,扣鴨、鹹燒白,甜燒白、蒸肘子、紅燒豬蹄。”

“其中鑲碗酥肉扣雞扣鴨肘子要加水,屬於清蒸;鲊肉要拌上粗米粉,屬於粉蒸,所以現在也叫粉蒸肉;甜燒白鹹燒白肘子不加水,屬於幹蒸。”

“這些菜都需要用扣碗蒸好,然後要倒扣到鬥碗之中再上席,九扣這個名字就是這麽來的。這就是傳統的九鬥碗了。”

“到了現在,九鬥碗菜品已經大大豐富了,有時添上銀耳羹,有時添上血旺湯或者刨豬湯,亦或者換成甲魚抱蛋或者海帶燉豬蹄,甚至大蝦扇貝也能上桌,菜式已經不拘一格了,但是紅白喜事風俗忌諱和九道大菜是必須講究的,只能多不能少。”

“當然這也是現在生活好了,以前窮的時候,蒸蒸芋頭、蒸蒸茄子紅苕腳板苕,好點的加上蒸雞蛋,蒸粉絲也能弄一席充數,不過皮娃你估計是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日子嘍!”

李君閣說道:“那老時間就是九個大菜,如何評判油廚子手藝高低呢?”

劉三高得意洋洋地說道:“一個好的油廚子辦九鬥碗壩壩宴,一個豬身上除了毛跟糞便,一點都不會浪費。”

“豬臉豬尾部分肥腸做鹵水拼盤,豬肺豬血豬小腸做湯,豬肝豬腰爆炒,豬肚燒三鮮,豬心豬肉豬舌入九鬥碗,要做到不剩不缺,這才是考驗班頭的功底的地方!”

“再說九鬥碗菜品看起來粗獷不文,其實也挺講究的。也就拿這‘鑲碗’來說吧,其實就是清蒸攢絲大雜燴,菜品本身制作並不復雜,關鍵是吊湯的手藝。”

“我家傳下來的鑲碗用清湯那是有秘方的,老話叫‘唱戲的腔,油廚的湯’,你現在再去打聽打聽,這鑲碗還有幾個人做?就是因為吊不好湯,好些油廚子就幹脆把這個菜去了。”

“鑲碗中重要的底料是酥肉,一般是用豬身上的邊角料或者五花肥膘之類的來做的,好肉要省下來做別的。”

“將這些肉切片,用鹽和花椒調味,拌雞蛋水澱粉入油鍋裏炸成金黃,就成了酥肉了。能用邊角下水做出好菜,正是我蜀州菜系的強項。”

“酥肉澱粉一定要選用農村自種的紅薯制作成的那種,還要加入一定量的雞蛋,一是讓保證酥肉在後來的蒸制過程中依舊成型不至於散掉,二是使酥肉的口感更好吃、色澤更好看。這紅薯澱粉炸出的酥肉,蒸出來的品質可是遠優於其他澱粉喲!”

“接下來是準備蛋卷圓肉,蛋卷圓肉是將肉攪茸拌澱粉等調味,用煎蛋皮卷成圓筒形肉條,蒸熟而成。”

“再下來是墊底的薯塊,外頭一般用紅薯,我們這次用淮山,也就是腳板苕。入菜前也要過油炸一遍定型。”

“之後將蛋卷圓肉和火腿肉切片,雞胗切菊花形氽燙,這才開始擺盤。”

“先在碗底放上菊花形雞胗,再將豬舌片、豬心片、蛋卷圓肉片、酥肉片、火腿片等有順序有層次的碼放於扣碗裏,擺出花式;最後鋪上筍絲,蘑菇絲,木耳,黃花,炸薯塊,摻入調好味的高湯入蒸籠蒸至軟爛熟透。”

“出菜時翻扣在品碗裏,摻足高湯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