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尋寶神器(第2/2頁)

青岡林下出蘑菇,這也是農村孩子都知道的事情。

分開青岡林來到白茶樹下,樹根旁的石壁下面,有幾株青青的植物。

這是幾株蘭草。

青翠的葉子油亮亮的,葉子不算長,上面有輕微的小鋸齒。葉片邊緣有一圈金黃色的色邊。中間有幾根金絲從葉底貫穿到葉尖,微微透明。

草根很粗壯,部分是灰褐色,部分上面長著透明的水晶頭,在腐殖土裏歡快的吸收著營養。

兩根嫩綠的花苔從草葉間直立起來,高過草葉,每根苔上點綴著七八個花苞。

花朵呈淡綠色,已經開了兩朵,通體全素,沒有一絲雜色。

花瓣細長,瓣尖微圓,微微扭曲,如同龍爪。

空氣中彌漫著悠悠的蘭香。

走近蘭草,太極石又開始微微發熱。

“哈哈,果然是寶貝,看來當年的決定是正確的。”李君閣蹲下身來,用手摸了摸葉片,讓太極石平靜下來,心裏充滿了得意。

當年李君閣在山裏轉悠的時候,在一處澗泉邊發現了這幾株蘭草,當時覺得葉片那圈金邊很特別,於是就移下山來栽到盆裏。

後來在渝州工作時接到老媽的電話,說是有蘭商願意出兩萬元收,問李君閣賣不,李君閣沒有同意。

爸媽不太會伺候蘭草,所以有一年假期裏李君閣回來的時候,便將蘭草移植到了這裏,保持它的野性,讓它自然生長。

幾年過了,蘭草從一苗變成了六苗,金邊沒有退化,而且復花了。

從花型的表現和太極石的反應來看,當年這株苗是留對了。

小心翼翼的將幾株蘭草放進空間內,李君閣開始呆在空間裏發愣。

小島上的厘竹有些多了,李君閣將它們從島上移到大地上,繞著清泉圍成一圈。

竹林掩映著清泉,讓靈泉邊上開始有了幾分幽野的味道。

將荔枝樹苗跟白茶樹苗移植到島上,希望它們能快些長得高大起來,最好能成林。

不過望著蘭草,李君閣有點糾結了。

如果移植到島上去增殖的話,可能會錯過花期,而且蘭草不一定每年都開花。

沒有開花的蘭草會增加買家的辨識難度,為了降低風險,買家給出的價格不會太高。

“現在是十點過,十二時辰中是巳時,對應到島上的月份是六月。大不了我每天這個時候來看看。七八天裏總有一兩天會有花的,說不定空間靈異,天天都能看到呢?”

一咬牙,李君閣將蘭草也移到了島上。

又轉悠了一會,沒發現自家山上還有啥可以移植的了,幾株稍有價值的老樹,比如那株老茶樹,那是家裏人都知道的,目標又明顯,他也不敢亂動。

“算了,暫時就這樣吧,等抽時間進碧峰山一趟,那裏面東西可多,還沒人點數。”李君閣望著遠方蒼翠的大山,心裏暗自思付。

回到家裏吃過午飯,李君閣想起那天試竿時錄制的視頻,於是拿出“入魂”來,到院子裏拍了不少特寫,從竿稍,漆藝,玉口,竿插,藤編手柄一個不少。

還補拍了幾段連接竿體的整體展示。

之後還找了兩個礦泉水瓶子,用一段線連接到竿稍上,拍了一個靜力頂釣讓水瓶離地的視頻。

回到屋裏將剛拍的視頻和昨天拍攝的野外溜魚的視頻,連同竿子的特寫照片一起導入電腦上,又下載了一個視頻制作軟件,開始制作視頻。

鼓搗了一下午時間,大致搞定,隨便配上一段音樂,將視頻發送到自己常玩的釣魚論壇裏面。

他在論壇裏的名字和微信裏一樣,都叫“在水一邊”。

他在帖子裏寫下如下一段話:

日本紀州和竿是馳名世界的頂級手工藝品,然而中國作為產竹,用竹的最大國家,我們自己的制竿工藝卻已經消失殆盡了。

所幸的是,經過十年時間的收集,整理,摸索,五溪河上的匠人已經將我國制竿工藝復原了出來。

我們個人覺得,其選材,工藝,美感,性能,其實並不比日式和竿差。

閉關十年,終至大成。

今天,我們覺得,已經可以將我們自己的釣竿展示給大家了。

所以發出這段視頻,請大家欣賞品鑒,同時也請給我們提出改進意見,我們一定虛心接受大家的批評,畢竟藝無止境。

謝謝大家。

寫完之後,便將視頻附了上去。

然後附上了“入魂”的大致工藝流程,還有各節頭尾長度,竿體直徑,重量,重心位置等各種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