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發展趨勢】

沒錯,就是《人民的名義》!

這部創造了前世收視十年新高的電視劇,曾吸引了無數觀眾沉迷其中,洛遠此前有考慮過將之拍攝出來,但思考到這部劇需要比《瑯琊榜》更多的老戲骨支撐,而且拍攝過程中還需要一些上面的支持,最終還是放棄了——

那時候的他沒這個能量。

現在編劇工會牽頭,自己只是寫一個劇本的話自然是沒問題的,所以在決定參與劇本征集活動的第二天,洛遠便開始動筆了。

“戲份要修改。”

洛遠看過這部劇,也知道這部劇的優點和弊端所在,自然不可能通篇照著記憶來寫:“首先這個黃毛的角色要刪減戲份。”

前世,《人民的名義》口碑很好。

但是劇方為了考慮年輕人的代入感問題,給黃毛鄭乾和其女票安排了大量的戲份,飾演鄭乾的演員還是導演組的實權人物,然而觀眾對此卻並不買賬,黃毛的劇情拖杳無趣,成為了觀眾最大的吐槽點。

所以洛遠會就此做一些調整。

當然了,角色不可能徹底刪除,因為鄭乾在劇中承擔了一些必要的作用——

實際上,劇中每個角色都必不可少。

沙瑞金、達康書記、育良書記、祁同偉等等角色更是重中之重,這些角色該有的劇情洛遠基本不會做什麽修改。

而在洛遠忙著寫劇本的時候。

電視圈也就編劇工會的劇本征集活動進行了議論和關注,這事兒對普羅大眾沒有什麽影響,但放在電視圈卻是大事兒。

“聽說海英也參與了劇本活動。”

“這可是在大型獎項中兩度摘奪最佳編劇的前輩,幾年前更是有部創作政治類劇本的經驗。”

“不止海英,文韜那群人也參加了。”

“編劇工會這一個征集令,等於是把電視圈所有頂級編劇都一網打盡了吧?”

“現在看來的確如此。”

“就連已經進入電影圈發展的洛遠,也參加了劇本征集活動,我倒是蠻好奇他寫出來的劇本會是什麽樣子的。”

“估計你很難看到了。”

“這一次參加活動的編劇很多都和洛遠一樣拿過最佳編劇的獎項,根據編劇工會的尿性,除了最終被選中的劇本,其他劇本基本就丟倉庫裏了。”

業內都很清楚。

編劇工會這份劇本征集令的意義重大,也許拍出來注定拿不到高收視,但對編劇這個職業的人來說卻是太重要了——

這可是上面點名要拍的劇本。

國家正大力發展文娛產業,這幾年相關市場的拓展越來越大,如果憑借這個劇本成功進入上層視野,那換來的好處,完全足以抵消收視和關注的不足。

當然了。

如果拍出來還能有高收視與高關注,那意義更是完全不同了。

不過,這可能嗎?

……

話分兩頭,除了寫劇本之外,洛遠也抽時間去電影院看了幾部電影,包括陸續下線的《黑雲》。

王銘的導演實力確實不錯。

淩厲的剪輯,快節奏的劇情,拳拳到肉的動作戲,很有自己的風格,有點類似於前世香港動作片的感覺,而劇情方面更是讓洛遠嗅到了一絲獨屬於好萊塢商業片的味道——

就像是好萊塢最經典的三段式結構!

假設一部九十分鐘的電影,前十五分鐘作為第一幕,是故事的開端,電影需要向觀眾介紹三件事情:誰是主要人物,戲劇性的前提是什麽,戲劇性情境是什麽?

而十五分鐘到七十分鐘。

這一部分是對抗期,主角解決一個個困難,過程中會給觀眾帶來滿足感。

最後是結局。

九十分鐘的劇本,一般用二十分鐘去闡述結局如何,這就是所謂的三段式結構。

當然了,這只是大致的劃分。

要是深入研究的話,就會發現一部成功的好萊塢商業片,基本都由十幾個乃至更多情節點構成,大大小小,細分之下就更多了。

這是好萊塢電影大同小異的原因。

因為他們的商業電影劇本就像是工廠裏的流水線生產,什麽時候該壓,什麽時候該放,什麽時候該轉折,都是固定套路。

有點像網文的黃金三章。

主角什麽時候被打壓,什麽時候得到金手指,什麽時候去打臉,缺乏藝術性的同時,卻又保證了故事整體的質量,因為哪怕新手作家按照這些套路寫都能出點成績。

而王銘做到的不僅僅是這些。

更具體的東西,洛遠還得等電影出來拉片去學習,他很喜歡研究這些天才導演的電影——

有王銘這群人才在。

難怪這個世界的華夏電影可以勉強和西方分庭抗禮,對比前世本土電影被外來者吊打的局面實在是好太多了。

“我的技術還有待加強啊。”

和洛遠一起看電影的張偉有些感慨,電視劇的攝影水準比不上電影,盡管張偉進步飛快,卻依然發現了自己和《黑雲》攝影師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