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貫穿亞非歐大陸(第2/3頁)

老爺子自己簡單泡茶,但仍然認真聽著。

陳子昂繼續說道:“第一種方式最簡單粗暴,來錢也比較快。所以當時歐洲最有錢的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看看他們那時候建的教堂,一個比一個金碧輝煌、宏偉壯觀。但是現在誰又會記得,那些教堂每一塊潔白的石頭上,其實都染著無數印第安人的血。”

關馨馨幫忙洗茶杯。

陳子昂頓了一下,試探性問道:“第一種說完了,我再說第二種圈養型?”

“嗯。”老爺子面帶微笑,覺得這個孫女婿確實是讀書人。

陳子昂說道:“第二種打比方就是人想吃羊肉、割羊毛,外面又沒得搶,就只好自己養。這個代表是英國。”

老爺子微微點頭。

陳子昂繼續說道:“英國看西班牙和葡萄牙,覺得人家在外面搶劫來錢那麽快,他也想去。當時,經過一系列的英西戰爭,到唐斯海戰以後,西班牙就不行了;然後又經過一系列的英荷戰爭,荷蘭也不行了。於是大英帝國就成了全球小當家。可是問題來了,那些容易搶的比如金銀財寶什麽的,早就被搶得差不多了。沒辦法,英國只好經營那些搶來的土地,種植煙草、咖啡、茶葉以及土豆、辣椒之類的,再賣回到歐洲去。”

老爺子沒吱聲。

陳子昂又說道:“種地畢竟很累,所以當時興起大規模販賣黑奴隸運動。這種圈養型的特點就是得自己來管理,所以英國對殖民地都會派出高級管理人員,例如總督、副王,以及一大堆的官員。但是他又不幹涉殖民地區的生活習慣,甚至還會任用當地人做一些基層官員。像印度、港島就是這樣的。這種方式其實是很好的,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農產品行情不行了,就在殖民地改成種棉花、挖礦,什麽鐵、銅、錫、煤之類的。這些礦產生產出來的工業產品,又賣回到這些殖民地。英國因此實力大增,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不錯。”老爺子難得出聲。

陳子昂繼續說道:“但這個也有一個壞處,就是越到後面管理成本越高。搞過養殖的人都知道,養殖是很花錢的,萬一碰上個豬流感、禽流感,或者是天災人禍之類的,可能就血本無歸。所以在學術界有一個詞,叫做‘擴張悖論’,意思是占領一個新地方、要統治、要鎮壓本土起義、要保衛勝利果實,這都需要花很多錢。而且還會引發新的軍事防衛問題,於是只能繼續再擴張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維持這些殖民地的成本,遠遠超過搶占新殖民地的成本……英國因為這個,開始衰落。”

“第三種散養型,和圈養型相比,它比較省事,就是把羊放出去,讓他們自己去找吃的,根本不用去管,頂多沒事看一下,不要讓它被其它豺狼虎豹什麽給叼走就行。當然,在偶爾有些時候,也可以給點剩菜剩飯什麽的,讓羊改善一下生活。或者讓它們用管理者需要的羊毛來換。如果羊的毛比較厚實,可以把羊招集過來,一起割一下。說白了,就是一種不去擁有,但唯我所用的經營策略,這種方式的代表就是美國。”陳子昂越說越放得開。

老爺子和關馨馨沒插話。

事實上確實如此,美國從兩百多年前開始,就從一個區域性強國,發展成在全球事務上都說得上話的強國。

它吸取了歐洲那些前輩管理殖民地的教訓,不搞全面占領制,只是控制某一些點,建立軍事基地,比如關島之類的。

然後再靠強大的軍事實力,保障他們在全世界輸出商品、資本以及他們的文化和制度,形成更大的影響力。

美國沒有殖民地,就一開始在西班牙手裏搶了個菲律賓,還是當時美國總統動用所有政治資源,拼命說服國會才得來的。

不過占領以後,他們就後悔了,因為成本太高。

第一年美國派駐軍三萬,第二年就成了駐軍六萬,而且還動不動就被本土起義軍今天端個碉堡、明天炸個炮樓,後天再摸個哨所,苦不堪言。

所以後來美國就再也不搞殖民地,他們選擇扶持代理人。

這種散養的方式比圈養優勢更明顯,它唯一需要防範的就是:不能讓那些羊,進化成一群狼。

網絡上一直有一種言論,說美國對中國有恩,曾經真誠無私的幫助過中國。

甲午海戰以後,列強們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那個時候,美國突然跳出來強烈反對,給那些列強們發了份“門戶開放照會”,要求貿易機會均等、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

甚至當時的美國總統在跟各列強談判時表示:美國長久以來對華政策,就是致力維護中國的和平穩定,維持中國領土與主權完整。

後來還退了一部份賠款給中國,辦了個清華學堂,也就是現在的清華大學。在教育上又幫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