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FireWire(第2/2頁)

在2000年,火線已經在USB1.0和1.1的頭上拉了好多年的屎了。

火線的內涵就是一條高速網絡連接串口,主要功能是能夠快速地將視頻、圖片和音樂等數字文件從一台設備轉移到另一台設備上。

2000年啊,先不說從網絡上下載一首歌的速度。就是下載好了,往移動設備裏轉移的速度也是很慢的,想象一下我們從電腦裏把一些大文件轉移到U盤裏,等待了多久?

上古時代,1000首歌絕對是大型文件。

這會兒,其他公司的播放器產品,一張CD裏的歌曲從電腦轉移到播放器需要5分鐘,而使用火線技術,10秒鐘。

還只是一張CD,十來首歌。

這就是區別。

其實受限於音樂播放器必須外接PC這樣的設備才能傳輸數字信息與文件,所以接口一直都是比較重要的技術與零部件,如果沒有火線,E-song必然只能選擇因特爾的USB1.1接口。

這是個讓陳子邇覺得惡心的地方,就是沒有達到完美的感覺。

要知道火線是第一代iPod如此出眾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處在99年末00年初這樣的時間節點,法德爾能想到的就只有USB1.1,它的最快傳輸速度不過12MB/S,而火線呢?400MB-1GB/S,只從數字就能看出兩者的巨大差距。

雖然因特爾微軟飛利浦等公司聯盟一直在主推USB2.0,大家都在等,各方消息都說快了快了,可非內部人士誰也不知道,陳子邇也不知道,他這個重生者總不能什麽都記得吧?

甚至不是他提到火線,然後法德爾好好給他講了火線和USB他自己都不明白這其中的聯系,所以他的腦袋裏根本沒有USB2.0究竟是哪年哪月推出這樣的信息。

他只記得,iPod在2001年底推出,火線的傳輸速率是一個大賣點。

當然如果使用這項技術E-song還需要思考怎麽樣同配備Windows系統的電腦兼容起來,這是最大的一個問題,最早iPod的火線是不可以在蘋果之外的電腦上使用的,因為MacOS與Windows的競爭傳統,使得老喬一開始拒絕讓iPod與Windows兼容,好在他沒像年輕時候那麽固執。

喬布斯在這個選擇上的‘愚蠢’沒堅持多久,蘋果很快也讓iPod能與裝了Windows系統的電腦握手言和了。

考慮到這時候Windows的市場占有率是絕對優勢的,陳子邇又沒有‘蘋果基因’,他才沒必要去堅持什麽必須只有MAC電腦才能連接上iPod這種莫名其妙的生態統一,他就是把Windows系統作為主要考慮對象的。

只是憑借E-song好像並不能一下子做到那麽多東西,技術力量達不到,新產品也不能推遲太久。

可他剛剛說的不是……合作麽?

應該沒有聽錯,是合作,那合作就要共贏啊,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