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得先上牌桌(第2/2頁)

江澈把煙滅了:“所以,穩定是最不應該考慮的,這時候就連體制內的人都正在往外跑吧?俗稱下海。”

1992年,12萬公務人員辭職下海,1000多萬公務人員停薪留職,這群人中的佼佼者,就是改革開放後三個著名的企業家群體中的“92派”,其中以萬通系最為著名,包括馮論、王弓權、潘十屹、易小地等,這一年,他們從海南開始發跡。

可是他們玩的,我現在玩不了,至少馮論多少年前就已經混過中央黨校了,跟牟其重也混過,義父更在建國初期就已經是正師級……那我能玩什麽?

沿著這條線想下去,線索慢慢清晰,江澈幹脆返身找了紙和筆,一邊思考,一邊記錄:

【從安全的角度,最理想也最適合我的發展路線應該是投機和投資,做隱形富豪。先依靠投機獲得暴利,滾起雪球,然後投資我所了解的行業和國內外企業,奠定一生的,相對穩定的財富基礎。】

【做地產相關,比如舊城改造,或做新實體制造業,侵吞國企,鉆價格雙軌制的空子,這些都是目前最賺錢的事,但是至少眼下都不是我能玩的,沒關系背景,沒錢,就算有錢暫時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手腕去確保不被洪流反噬。尤其後兩者,最好不要輕易趟進去。】

【珍惜上天給的機會,同時要注意,別因此變成一部機器。】

【正是變革最迅速的階段,所以眼下時間其實很緊迫,為了不錯過接下來幾年那些個關鍵機會,我必須趁這兩三年,趕快擁有足夠多的財富。】

【去支教的一年,必須有持續穩定的暴利收益產業扔在那裏,而且需要可以控制的人。爸媽?不適合。】

【這樣算起來,接下來的半年真的無比關鍵。快錢,我需要快錢,而且是很大一筆。】

寫到這裏,江澈冷靜下來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梳理了一遍,畫面出現在眼前:

牌局就要開始了,桌面放著幾副牌。

江澈很清楚,自己只要坐上去,就能抓到滿手的王炸。

現在的問題在於,他必須先從一無所有走到手握足夠進場的籌碼,越多越好——這樣,他才能坐上牌桌,不錯過那些王炸。

【歸根到底,我眼下急切需要一筆暴利。】

寫完這一句,江澈起身又點了一根煙,順便把那張紙撕下來,點了,燒成灰。

未來也許很多變數,但至少現在,他擡頭可以看清楚眼前的路,可以努力走好這第一步。

……

……

鄭忻峰等一幹室友晚上舞會還沒結束就提前回來了,因為擔心江澈。

今晚的舞會,葉瓊蓁也去了,和學校學生處的一些年輕老師一起,她已經在區隔身份了,而且似乎有意的,在散播和澄清她和江澈之間現在的關系。

至少,鄭忻峰等人很快就在舞場裏聽到議論,葉瓊蓁和江澈,已經沒關系了。

於是,他們匆忙趕回來。

“什麽情況啊?一點聲音沒有。”

“好像睡著了。”

“不會是自殺了吧?”

“……有呼吸。”

“再看看,有沒有哭過?”

“喝酒了沒?”

“都沒有,睡得很安穩。”

“……這小子心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