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3章 一邊倒(第2/2頁)

4月1日,冷和平在自家地盤的學術學報上發聲,聲援董文昌:

“……有人說我們的培養體系是從國畫上演化來的,其實並不適合油畫藝術,這是很可笑的一個論點,難道說國畫不需要創新?國畫不需要想象力?陳壽春的《寒江獨釣》,享譽千年,不就是因為他對江水、雪地奇妙置換的巧思?才誕生了雪裏釣早春的佳話?”

同在4月1日,西京美院的季仲德,則選擇了海城一派的藝術刊物《當代藝術》:

“一個培養體系必然是植根於文化現實的,華國人為何如此獨特,因為我們的文化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數十年來,這個體系也行之有效,培養了許多德高望重的前輩名家,包括林海文,他也是央美體系,師徒體系中培養出來,不能說他天賦更高一些,就反過來否認培養出他的制度來。”

2日,耿琦則接受華南網采訪,更是幾乎毫不顧忌,用起砸鍋論來:

“……吃著這個體系的飯,還要砸這個體系的鍋!這種行為,惡劣之極!”

除了他們之外,在到8號展覽開始之前的幾天,還有清美的塗剛表示“培養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但是不是說要大動手術,我覺得就未必,現在有些人認為,一提改革就要全盤推翻,這不是一個科學的態度,也把我們以前幾代人的努力看的太輕賤了,絕對全華國幾代人,都沒有某些人一個人來的明智,這是很可笑的,也是很自大的。”

著名當代藝術收藏家田然,也認為“華國油畫一百年來,應該說已經衍生出屬於我們自己的一套美學語言,這個前提下,拋棄它自然衍生的一個培養體系,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

步步緊逼,言之咄咄!

此時藝術圈的輿論陣地裏頭,幾乎打開就是他們斬釘截鐵的言論。

這一道台風,呼嘯而成,橫掃整個輿論場,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支持林海文的李振騰、江濤等人,幾乎被淹沒掉。林海文面對這道氣勢滔天的瘋狂台風,幾乎毫無招架之功,節節敗退,甚至退無可退——幾乎是一邊倒了。

一直等到常碩等四位華人畫家次第發文,格局才略微一緩,讓所有人都為林海文長長地喘出一口氣來。

活久見啊,林海文還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