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5章 認輸?(第2/2頁)

這種觀念在國畫當中,書法當中,其實是有些道理的,國畫本身就講究“悟”啊,大寫意小寫意,潑墨留白等等,而一個閱歷豐厚、經歷極多的畫家,他能悟到的東西相對來說會更多,這個正相關是成立的。但油畫,尤其是二十世紀以來的油畫藝術,個性和創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這個前提下,如果還不能去解放學生的創作天性,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機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大師。

而像林海文的古典技法,幾百年傳承來的,確實要大量時間和練習來打磨,來賦予內涵,但說實際的,如果不是林海文有惡人谷,屢次三番地抽出加成兌換品,他再過二十年,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比如常碩,他就是個典型例子,他已經幾乎走到常規的華國油畫家能走到的極限——成為一個弱勢的、似乎不具成長性的流派的旗手之一。

然而他在國際上的專業影響力,現在幾乎就不如林海文了,也別說和拖尼特、海格爾,乃至格哈德去比較。這就是說,在目下,古典主義也不是能熬出頭的,沒常碩那個天賦,提也休提。

華國油畫家們,如果要極目遠望,危樓摘星,就必須走出眼下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