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7章 怒吼(第2/2頁)

引發大量轉載。

一位網民的評論很具有代表性:“以前總覺得現代詩沒什麽格律,不算是詩,只是矯揉造作的砌詞造句。但是這一首《死水》,卻真正讓我知道了,好的現代詩,比古詩詞要更加有力,更加震撼人心。我幾乎能夠看到林海文當面,字字泣血,聲聲哀鳴,哀其不爭,怒其不幸。華國有太多地方,如一潭死水了。可是林海文之於編劇行業,卻唯此一個,何其悲哀。”

李江那一撥人,被轟暈了,他們更多的還有心驚。這首詩作,也許將流傳無數年,隨之而去的,就是他們這群“花蚊”“油膩”“白沫”,這真是真正的遺臭萬年了。

幾乎馬上有人想到,當初被一首古詩《戲說》給定格在詩壇文壇上的張赟那些人——現在幾乎聽不到他們的動靜了。

悚然而驚。

第二天,《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死水》之問:簡單的是非判斷,何以引發群起而攻?誰在擋住揭開黑暗的手?誰在試圖維護那一汪死水?”社論呼籲,“各行各業,都應該多一些‘林海文’,少一些‘李澤超’,更不應該有‘歐若海’之流。”

眼見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人民日報》上,歐若海卻只有茫然。

京城藝術教育聯合會也被點名“語焉不詳,毫無擔當”,上頭那些人平時不愛管,但被X報點名批評這種事情,就跟踩了他們的尾巴一樣。半天之內,黃副部長接到超過8個領導電話,沒有一個客氣的。

歌舞團領導,同樣找到了李江和楊佳,“不要讓家事影響到單位的聲譽,影響到整個歌唱家團體的聲譽”。

眼見著風向變化,又眼見著他變了回來,《新文化報》的談編輯,跟江玉感嘆了一句:“還是會寫詩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