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2章 本質差異

周末,紐約大學的校園裏寧靜但並不冷清。

高達三分之一的外籍學員,讓紐約大學校園裏的長椅、綠地、樹蔭下有著許許多多非美裔身影,高企的入學門檻、昂貴的學習費用、繁重的課業,讓這裏也就的不同於國內高校普遍性的疲塌和散漫。

那個晨跑之前就待在湖邊看書的內地的大學生、似乎因為抵不住困倦的襲來躺倒在長椅上進入了夢鄉,讓打賭對方是在看閑書的米莎莎、輸的心服口服卻依然還是耿耿於懷。

見他掛斷了電話便收起了手機,米莎莎聽見李雪瑤在感慨“一只豬”也能擔任首席執行官的言論也就湊了過來,了解完情況也就奇怪道。“付老師,對方說的好像也並不錯啊,你相當於是將一整個已經有了實施方案跟細節的企業交了出去,這樣的企業你隨便組建個團隊也應該能搞定的吧?”

“美國的風氣表面上看是開放的、是公平的、是平等的,但實際上美國也是在潛移默化的在重新劃分著階級,‘知識很貴’的道理、我覺得你這個學經濟的應該遠比瑤瑤明白的更透徹!”

“這個倒是事實,導師給我的課題裏中就有關於教育方面的,美國的幼兒園、小學、中學看起來似乎都是費用低廉、效果同等,但實際上進入名校就意味著人脈的豐厚、就意味著圈子的擴大,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過幾十萬美金,除非具有特別的才華和格外聰慧的大腦,否則百分之七八十的學生最終還是會淪為藍領的,更別說什麽讀研、讀博、成為博士後了……”

“知識無價,但學習並掌握知識的過程則是代價高昂的,”付正義指著那躺在長椅上的印度裔學生說。“美國人正在通過經濟手段進行調節,這跟國內正在盛行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辭在本質上還是存在差異的,美國並不完美,實際上在剖開其內在本質之後就會發現,這裏的階層固化程度比國內可能還嚴重,政客世家是存在的,財閥也是存在的,而被廣泛宣揚的‘美國夢’、則正在無聲無息的消亡著,不過在美國的大學裏是需要真的去努力學習的,即便是美國的二流大學、也絕對不允許學生們采用什麽手段去獲取學位,這跟在國內考上大學就可以談戀愛、就可以放松、就可以享受四年的象牙塔生活是不一樣了,讀研、讀博的則需要真正沉下心去進行研究、進行思考,最終在學術方面取得突破……”

米莎莎點頭、一臉的贊同。“是啊,這兩年優秀畢業生不願意回國發展,而單純為了鍍金而出來的學生回去了也是浪費資源,此消彼長、最終造成了國內跟國外對大學教育的看法竟然產生了本質上的差異,說可悲都已經算是寬容了……”

“有一對從事材料研究的博士後夫妻,抱著報效祖國的理念想要歸國,十多個省市的科研所、研究機構想要接收,但即便是加上省市級的補貼和獎勵,也不過就是給出了八萬的年薪、七十平的小公寓,孩子入托、老人照顧都是無從談起的,這一對博士後在美國住的是兩百平的鄉間別墅、開的是二手奔馳,孩子入托不需要考慮費用、不需要考慮接送,小學、中學更是可以看得見可供選擇的好學校,最終這一家被唯知研究實驗室給請過去了,住房、座車、孩子的教育、年邁父母的照顧問題都得到了妥善解決,雖然不能讓這對夫妻獲得跟在美國完全一樣的生活,但最起碼可以讓夫妻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無須為了生活瑣事而分心……”

付正義同樣有些感慨,體制這個詞兒,有的時候是沉甸甸的、是無法避開的,按部就班、論資排輩這些職場上的陋習,並不能因為唯知系的出現和存在就得以扭轉,雖然他確保了每一個唯知員工都能夠分享企業成長和發展所帶來的紅利,但也僅此而已了,十數萬唯知直系員工、上百萬依托於唯知系而努力工作的配套企業和供銷企業的員工們,都直接或者間接的獲益,但更多、更廣泛的區域,即便是以唯知系的龐大和強悍而言,還是鞭長莫及、只能是徒呼奈何。

“付老師,唯知系給的條件真的是很不錯了,來紐約之前索邦大學的論壇上出現了一個討論貼,討論的內容就是畢業了回國該選擇進入唯知的研究所、還是留在法國的問題,參與討論的可都是些博士生,好些還是獲得了工作邀請、年薪不低的呢,有一個帖子我記印象特別的深刻,那人是研究高分子物理的,英、法、德的研究機構都發出了邀請,但最後他說是不管怎麽樣都要回來先看一看再說,說學以致用是從小就被灌輸進骨子裏的,但問題是學有所成、最起碼也要能生活的稍微有點尊嚴、總不能拖家帶口的回了國之後,需要老婆上班擠公交、兒子上學只能進最差的……華人們在國外被欺負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誰不願意回去報效祖國啊?但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總歸是需要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