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你學過醫!(第2/2頁)

吳海華臉色立刻被憋得通紅,這個問題他無法回答,不管怎麽回答都有問題。

最後只能怨毒的盯著杜仲。

“秦老,您快過來看看……”

一直沒有出聲的古慕兒忽然開口,一臉神奇的指著手中的典籍,目光卻落在了杜仲的身上,滿臉的不可思議。

“怎麽了?”

秦老皺了皺眉頭,走了過去。

接過書,翻了一遍,秦老頓時就瞪大了眼睛。

“這不可能!”

秦老猛地擡頭看向杜仲,死死的盯著杜仲,神色中滿是震撼。

“兩個人背誦下來,錯誤的地方……完全相同!”

什麽?!

一石激起千層浪!

秦老的話,就像一顆重磅炸彈一般,瞬間叫圍觀的人群,炸開了花。

“你從沒有看過《傷寒雜病論》,之所以能背出來,是因為記住了吳海華背誦出來的一整本書的文字?是不是?”

秦老走到杜仲身前,緊緊的盯著杜仲問道。

“沒錯!”

杜仲點了點頭,沒有否認。

他確實如此做的。

吳海華背誦的時候,他一直低頭沉思,就是在記吳海華背出的文字,否則的話他又怎麽敢答應吳海華的比試?

可笑的時吳海華竟然提議自己先背!

就算不提議,杜仲也會讓他先背,這就是他敢答應的倚仗!

嘩!

所有人的心瞬間震動了一下,這件事實在太駭人聽聞了!

只聽了一遍就記住了?

傷寒雜病論可由三萬多字,就聽一遍?

“不可能,我只背了一遍,他怎麽可能記得住!”

吳海華臉色一變,指著杜仲說道:“他就是個騙子,這種事,根本不可能有人做到!”

回答他的只是杜仲不屑的一笑。

秦老上下打量著杜仲,他覺得自己要重新審視這個年輕人了,活了這麽大一把年紀,第二次看人看走眼,一個是看高了吳海華,另一個就算看低了杜仲。

過目不忘和耳聽不忘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因為看書記憶是動用了眼根和耳根,因為意在心裏默念,而聽只動用了耳根,難度至少提高一倍。

看一遍能記住已經是難能可貴,耳聽不忘更是聞所未聞!

“這次不算,我這裏還有一本書……”

吳海華緊緊咬著牙關,舉起手中那一本《湯頭歌》!

“我就不信,你能聽一遍就全部記下來!”

吳海華瞥著杜仲,臉色極為難看。

“這一次,你來做公證人!”

吳海華指著一個骨科大夫,把擡在手裏的《湯頭歌》扔了過去。

杜仲明白,吳海華現在根本不相信秦老和古慕兒。

雖然事實擺在那裏,但是他錯了幾處,到底錯在什麽地方,又有誰知道?

待骨科大夫接過書,翻開書頁之後,吳海華看著杜仲冷冷地說道:“你不是記憶力好嗎?有種我背什麽你背什麽!”

說完,不等杜仲回答直接開始背誦起了起來。

《湯頭歌》是醫學著作,書中選用中醫常用方劑三百余方,分為補益、發表、攻裏、湧吐等二十類,以七言歌訣的形式加以歸納和概括,並且每一方都附有簡要注釋,是一部流傳較廣的方劑學著作。

與傷寒雜病論相比,湯頭歌的背誦要簡單上不少,因為每一句都是七個字,而且大部分都有押韻。

但是難點在於,每一個方劑都不盡相同,有時候背錯一個藥名,整張方子就會失效。除了方劑之外,還要背誦出每一個方子的注釋,這些注釋才是最困難的。

“解表劑,一:麻黃湯,麻黃湯中用桂枝……”

吳海華開始背誦起來,因為是七言歌訣的緣故,讀的語氣倒也學著杜仲,稍微有些起伏。

“二:三拗湯……”

似乎是讀順了,吳海華逐漸的加快了速度,仿佛這一局的比試,比的不但是背誦的準確性,還要比速度似的。

“三:華蓋散……”

每背完一首,吳海華都會清楚的把注釋講出來,然後冷笑著開始背誦下一首。

背完第49個方子,吳海華眼神中閃過一絲陰鷙,陡然變化了內容:

“辯陰證陽證,屬性:曰甚哉!陰陽之證不可不祥也!遍觀《內經》說所說,變化百病,皆由喜怒過度,飲食失節……”

秦老、古幕兒和裁判官,還有周圍一些人立刻皺起眉頭。

吳海華此時背的根本就不是《湯頭歌》,而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的《內外傷辨惑論》!

而此時杜仲根本沒有察覺,依舊在閉著眼睛靜靜的聽著。

古慕兒立刻想出言制止,卻被秦老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