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繼續下鉆(第2/3頁)

假如選擇錯了時機,試油試到的興許就是泥漿,即使原油就在30公分外湧動,找不到就是找不到。

李虎是不會放任一個油井從自己的手邊溜走的。

然而,自2800米開始,到現在2940米,已是90米的進尺了,仍然什麽都沒有發現。

李虎的表情鎮定,心裏不免是有些變化的。

如今,第一座鉆井平照常生產,503號若是與之處於同一個油田或油區,到了這個深度,理應有所發現才是。

至少,井下的狀態應該有所改變才是。

“要不,咱們停止下鉆,先做個試油看看?”鉆井隊的副隊長有40多歲,經驗豐富,是大華人事部從新疆挖回來的好手,參與的鉆井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卻是不願長居當地,方才跳到了大華實業,沒想到給派到了更遙遠的中亞地區。當然,裏海附近的環境還算不錯,豐厚的薪水又足以讓他在總部所在的上海安家,這位副隊長也就絕了再跳槽的念頭,每年在家住兩個月,就出國工作大半年,過著類似漁民的生活。

李虎一向尊重副隊長的意見,打井數量在這個年代,還是非常重要的經驗。

不過,這口井是李虎從頭盯到尾的,他考慮了一會兒,搖頭道:“鉆到3000米不出油,再考慮試油的問題。咱們隔1號井的位置遠了,收回來也不一定能找對地方。”

“那就等等。”副隊長沒有堅持。斜井算是鉆井過程中的一種高端技術,埕島油田和瑟坦油田就曾經用過大斜率井,到了7年後的今天,在鉆井過程中延出斜井的技術也比較成熟了,這樣的橫向井,能夠修正垂直鉆井的位置差,但同樣需要打對位置。

鉆井的進尺依舊慢慢增長。

輔助船上,顧海健滿臉是汗,不停的翻著手頭的地質圖,又比對著電腦,念叨著說:“按道理,這裏出油的可能很高啊……”

蘇城帶著其他六個公司的代表留在船上,自然不是讓人來看自己出醜的,顧海健和他本人的判斷,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接近3000米還沒出油,確實不在顧海健的判斷內。

這裏是海上鉆井,不似陸上鉆井的技術能到五六千米,就90年代中期的海洋技術,鉆井到3000米已經不淺了,3500米差不多就是正常的鉆井深度,再深的鉆井平台也不是沒有,但這種鉆井平台的成本高昂,建好的油井成本也不低,分攤到每桶成本就有些過高了。

後世的深海鉆井平台,桶油成本可以高到70美元每桶,算上其他的開支,逼近油價了。1994年的技術沒有那麽好,但在中距離的鉆井方面,成本卻是相對更高,無論是誰,都不希望遇到3500米以下的油田。

施萬可作為中海油的員工,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偷偷的瞄了蘇城一眼,卻見後者臉色鎮定,完全看不出變化來。

“3000米了。”鉆井平台上掛出了黃色的旗幟,代表著3000米進尺達到。

若是以前,鉆井隊說不定要歡呼一番。然而,在被暗示了深度的情況下,這面黃色的旗幟卻讓人進退兩難。

“蘇董,顧所,要不要指導一下現場?”楊明知道蘇城提倡要信任現場,但他還是小聲提醒了一下。

顧海健的脊背都被汗給打濕了,他丟下圖紙,沉聲道:“現在有兩個選擇,繼續往下,或者強行試油。如果強行試油的表現好的話,也可以再考慮射孔方案。”

地下的原油是一層層的,就像是蛋糕裏的奶油一樣,幾百上千米的巖石間往往藏著幾米厚或者幾十米厚的油層,若是鉆井的位置比較偏,遇到幾十厘米的原油層也不奇怪。

試油通常是在油層上打開一個口子,令其壓力釋放出來,原油自然源源不斷的送上來。

射孔稍稍強力一些,可以破開井下的泥漿,讓試油的成功率增加。蘇城就曾在廢油井嘗試這種方式。

到了90年代中期,這種技術已相當成熟,屬於常用手段。

但是,再好的手段,也得井下有油層才行。

至少,已經鉆下去的3000米內,需要有油層。

蘇城默默思考。

這些年,他已經習慣了關鍵時刻的決定。

人生就是由一個個決定組成的,正確的決定促使上升,錯誤的決定制造下降。

而在蘇城思考的過程中,鉆井平台上的發動機轟鳴聲卻已漸漸小了。

鉆井隊長李虎也在猶豫。

鉆井不是打的越深越好,下鉆的過程會將井裏的泥漿擠出,下鉆到3000米,2000米處的油層就等於要經歷1000米的泥漿反出,用形象的比喻,油層被糊住的可能性極大。

預計的油層深度是2860米左右,現在鉆到3000米,對油層的影響還不大,再鉆幾百米,就是有油層,說不定也被汙染了。

李虎仔細觀察著泥漿的反出,有點不確定是否繼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