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哪來的訂單(第3/4頁)

眾人再笑。

笑聲之後,蘇城推舉到了前面就坐,面對半個圈的發改委官員。

這些年輕的發改委課題組成員,大都是低級幹部,只是每個人身上,都散發著金燦燦的光輝,正踩在無限寬廣的金光大道上。

對他們,以前的蘇城只有羨慕的份。如今卻能淡然處之。

一個國家,沒有優秀的官僚是不行的,但一個國家,只有優秀的官僚更糟糕。

雙方的位置,正說明大華實業踩在正確的時代步點上。

很快,前排的幾個人,開始很隨意的聊天似的詢問起來,說的內容,與丁志鵬前面說的差不多。蘇城盡管收斂了一些,回答的問題還是引來陣陣爭論。

產業化的問題,說了大約半個小時,期間不斷的有年輕幹部起身詢問。

蘇城正襟危坐,回答的相當認真。

丁志鵬在旁都覺得蘇城的表現過於正式,小聲的提了一句。

蘇城裝作沒聽見,仍然是極度認真的姿態。

眼前的年輕幹部,可不會永遠都是年輕幹部,幾個蘇城聽說過名字的人,未來指不定能走到哪一步。第一次的印象,可是相當重要的。

而年輕幹部們,坐在部級領導的身後,心理的感覺又不同。

能與領導談笑風生的蘇城,面對自己如此認真,心生好感是很自然的。幾個人問著問著,問題就超出了船舶工業的範疇,蘇城也毫不猶豫的作答。

這樣的做法,除了令人受到尊重,還充分的顯示了蘇城對經濟和國際形勢的判斷。

自從做了周老的幕僚,蘇城多次參與對外政策的研究,也深入的整理過自己所了解的後世信息。

就算蘇城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有過這樣的經歷,也足夠開一場演講了。

有意無意間,蘇城更是借著一個有關產業的問題,做出預言,道:“就亞洲形勢來說,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印度在軟件業方面,將持續維持優勢。日本的年功序列和目前的公司體制很難持久,而韓國的貿易壁壘將持續增加。亞洲四小龍的風光會在四五年內被打破,他們的產業模式恐怕很難繼續下去。此外,大家可以多多關注萬維網和計算機技術,尤其是萬維網的發展,不僅會改變世界產業的模式,而且本身將會創造極大的價值。我所說的極大價值,是遠超想象的價值,它會變成一個全新的產業……”

對蘇城來說,這是一次最具性價比的投資。

雙方都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不知過了多久,基礎產業司的陸司長覺得話題扯遠了,開口笑道:“蘇董,對於船舶產業鏈的問題,你怎麽看?”

他一說話,其他人自然不會繼續追問前面的偏門問題。

蘇城避重就輕的笑笑,道:“每出口1萬噸的船舶,大概就可以解決100多人的就業,船配產品的本土化率越高,間接解決的就業就越多。大華實業是兩條腿走路,但傾向於船舶本身的制造,對於船配產品,我們傾向於外包采購,希望國內的供應商能因此而成長起來。不過,我個人認為,國內企業沒有必要全線追逐船舶產業鏈,專注於某一個方面,做專做精是比較好的方法,成功的幾率比較大,競爭力也比較強……”

“既然如此,可不可以多留幾個總段工廠在國內呢?”基礎產業司的陸司長滿面紅光,借著蘇城的話頭,道:“聽說大華已經批準了8家外國船廠制作總段,這是好事,但對咱們國內的企業,也會形成巨大的競爭吧。雖然說競爭機制是一個好的機制,但國內外的發展並不均衡,給咱們的工廠幾年喘息時間,對大華未來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吧。”

蘇城輕笑兩聲,道:“陸司長請放心,一旦我們決定了國內的總段工廠,對於有股權的工廠,肯定讓保證他們能開工充足的。”

“這樣就最好了。”得到蘇城的一個小承諾,陸司長就比較滿意了。正如蘇城之前猜測的那樣,他可不想背上“指手畫腳”的名聲。

“蘇董,開工充足,是每年多少噸的總段?”榮尚國像是上好了發條的布谷鳥,聲音洪亮,中氣十足。他是所有船廠中,最不能損失大華訂單的人,也是最有可能得到訂單的,因此非常關心這個議題。

蘇城歪著腦袋,笑道:“開工充足,自然是能造多少總段,就要多少總段。”

榮尚國好險吐出一口“不可能”,轉頭笑道:“我們江南造船廠,希望能在年內,建造3個總段工廠,按照蘇董以前說的規模,總段工廠同時開工2個總段,2個月內完成。那我們今年下半年,就能做到18個總段,總噸位7萬噸到10萬噸……”

“沒問題。”蘇城想也不想的就點頭。

榮尚國愕然,見蘇城如此肯定,一咬牙,道:“多的話也不說了,蘇董,各位,我在這裏做一個保證,只要江南造船廠能得到巨型總段造船法,我們保證今年下半年,完成10萬噸的總段制造,明年一年,完成最少30萬噸的總段制造,造船總噸位突破百萬噸!不但不要國家補貼,而且上繳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