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國的援助(第2/2頁)

於是,他也破例陪在蘇城身邊,準備一起將柯基列夫送上車。

幾個人說著閑話走出了使館的樓門,快要到使館大門的時候,突聽圍墻外面傳來陣陣俄語的呼聲。

“這是怎麽回事?”幾個人都駐足不前,仔細聽了起來。

參贊輕聲翻譯道:“是俄羅斯人在遊行示威,向西方國家的使館,譴責他們只索取、不付出。莫斯科的物資供應已經很成問題了。”

後一句,大概是他本人的評論。

柯基列夫的臉色很不好,扭頭解釋道:“我們本來是禁止他們到使館區來遊行的。不過,你們也看到了,總有一些人不守規矩。”

他的心裏話,如果是蘇聯的話,這些人都要倒黴。

現在就不同了,幾乎沒有人因為不合適的遊行而遭到實際上的懲戒。遊行的規模和程度也就與日俱增了。

對普通民眾來說,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發泄渠道。

另一名蘇聯官員解釋道:“他們是在抗議一些國家沒有履行他們的承諾。”

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柯基列夫都有些憤憤然。

蘇聯解體前,西方國家是有過許多種承諾的,或明或暗的表示,一旦蘇聯扭轉了他們的意識形態,就會幫助他們改革國家經濟,幫助人民富裕,同時給予大量的援助。

如果蘇聯只是扭轉了意識形態,而未曾解體的話,這些援助也許會有三五成履行。

可蘇聯一旦解體,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加盟共和國,價值就大大衰減了。不僅是無償援助未曾實現,就是有償的援助,很多也消失了。大家都在觀望,看俄羅斯能不能復活過來。

而他們觀望的時間,又是俄羅斯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在食品都緊張的時間裏,憤怒的情緒很容易就積累起來了。

蘇城此時道:“中國和俄羅斯聯邦一衣帶水,只要鐵路暢通,還是能夠運輸相當多的物資的。”

“感謝中國的幫助,但俄羅斯需要的物資太多了。”柯基列夫部分是因為中國商品的壓力而來的,但他並沒有把中國商品看在眼裏。解體前後的蘇聯確實沒有那麽封閉了,但眼光都放在歐美國家去了。就像是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眼瞅的都是日美英,想的是趕超英美,並沒有人注意到,那個時候自己連泰國都比不上。

蘇城笑看了柯基列夫一眼,道:“我們本月可以提供1萬噸的物資,不知道有沒有幫助。”

“本月?現在已經是10號了。”

“嗯。從明天算起,20天提供1萬噸的物資,每天僅僅是500噸而已。”這個數量,供應莫斯科都不足夠,但卻是少有的援助了。

柯基列夫驚訝的道:“你們能做到?”

蘇城點頭,道:“非常簡單。”

“一次500噸的物資好調配,一個月1萬噸就難了……”柯基列夫倒是了解。

蘇城攤開手,笑道:“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和曾經的蘇聯一樣,我們仍然保持著舉國體制的力量,如果有必要的話,幾萬噸物資根本不算什麽。”

“舉國體制”這個詞在俄語中是專有詞匯的。聽到它,柯基列夫登時興奮的鼻翼翕動,有種回到自己最美妙年華的感覺。

這一代的俄羅斯人,他們的一生都是奉獻給蘇聯的。從讀書到工作,俄羅斯人享受了蘇聯最好的待遇,莫斯科人又享受了俄羅斯最好的待遇,理所當然的,他們的回憶中也多是美好的東西。

不過,人總是想要更好的。背叛了俄羅斯的不是受歧視的中亞國家,正是俄羅斯人和莫斯科人。

一晃眼,柯基列夫輕聲問道:“中國政府願意提供援助嗎?”

“我們只代表各自的銀行。我只代表大華實業。”蘇城避而不談國家問題,在蘇聯人眼中,卻好像是秘而不宣的國家援助了。

一名蘇聯人激動問:“每個月10萬噸的物資,是免費援助嗎?”

這一次,蘇城和柯基列夫都用看傻瓜的眼神看了過來。

“我們簽訂備忘錄吧。”柯基列夫聽著墻外的遊行示威聲,收起了先前的傲慢。

他的傲慢和1萬噸物資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麽。

司空冠落後了兩步,低聲問蘇城道:“咱們能拿出1萬噸的物資嗎?”

“10萬噸都能拿出來。”蘇城笑了,道:“你太小看中國的生產力了。”

在中國工廠的生產能力爆發以前,連中國人自己,都很難相信它的產能。蘇城本人卻是一清二楚的。